第513章 吉利数

国潮1980 镶黄旗 1639 字 3个月前

“而有了这券就不一样,各位方便,我也方便。您想吃什么点什么,我在与不在都没关系。只要您带着这些券,拿出来付账即可。甚至您把券当礼物送人都行,我们的服务员,是认券不认人。”

“另外还有一样,这券儿花完了也不要紧。每月月初,我都会派人给各位送去同样的数目。吃完饭,我们还管开发票。总之,咱们既然是朋友,各位就把我们这儿当成自己的食堂好了。一定带家人和朋友来多多捧场啊!”

瞧这番话,想得多周到,说得多漂亮。

在场的就没有一个人,觉得宁卫民不够朋友,不大气的。

可这些人,又哪儿会知道宁卫民耍的滑头,抖的机灵啊?

谁要知道了他真正的想法,怕就得换另一种截然相反的评价了。

敢情宁卫民非常清楚,这年头要想杜绝别人蹭吃蹭喝的行为,无异于白日做梦。

像那位马老师因为曾经干过歌厅,就在电视节目上多次痛陈当年经商的惨痛经历。

说过去的人以认识朋友白吃白喝为美,没人以给钱为荣。

结果就是这种风气,让他们挺红火的歌厅黄了。

还多亏拍了一部《海马歌舞厅》才挽回了损失,否则就得赔掉底裤了。

不用说,有了马老师这预防针,宁卫民当然不可能再犯傻啊。

只是具体的情况也得具体分析。

其实在他看来,白吃白喝并不可怕。

可怕的,只是白吃白喝的人没有限度,而且占便宜的还都是些对生意无助之人。

要是反过来,如果能把蹭吃蹭喝的人圈定在一个合理可控的范围,还能借此获得一些助力。

其实从公关运营的角度来看,反倒是相当划算的,还降低了经营成本呢。

别忘了,在他的饭庄吃饭贵啊,菜单上那都是加了利润的价格。

说是送人家等同于现金的四百消费券,其实实质上也就等于送了一百五。

而且关键是送消费券这种方式,可以把人情用数字化方式具体体现出来。

这既能让收礼的人承情,感受到满足,其实也限制了对方的消费。

道理很简单,四百的券儿如果用完了,当月你还好意思再要吗?

这比起不明不白,糊里糊涂的款待各路来宾,没法统计的往里搭人情,其实明智多了。

说句实在话,如果要再算上开发票可以报销,这些消费券又可以转送他人。

而且能让宁卫民送券的人又都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上等人,他们来吃饭,等于在变相给宁卫民打广告。

这种办法其实对宁卫民和收礼的人都合适。你就说他精不精吧?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年代的京城,还没有太受南方风气的沾染。

没人把“八”和“六”视为吉祥数字,更没有因为“四”与“死”有谐音就极度厌弃。

恰恰相反,倒是三十年后,人人避之不及的“四”。

如今在京城人的心目里,是相当的吉利,十分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