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中外通吃

国潮1980 镶黄旗 1751 字 3个月前

可以说如能长期保持在这个水平,坛宫当之无愧就是一只会金蛋的金鸡了,一年就收回所以投资成本不是问题。

但这就是“坛宫”名气的巅峰时刻了吗?

不,还远远没有达到呢。

实际上,从举办往宴请法国人的那场宴会开始,宁卫民和他的“坛宫”就开始在京城欧美客人的圈子里有了名气。

而且随着宣传的发酵,寻上门来的欧美客人越来越多。

几乎隔三差五,会有金发碧眼的大鼻子顾客,拿着他们手中的报纸和杂志告诉宁卫民上面如何介绍“坛宫”。

有本法国美食杂志上写得尤为“夸张”。

那作者居然声称,“如果一生要做一百件件事,其中一件是吃就是吃‘坛宫’的宫廷菜。”

这牛吹得也忒大了点!

连宁卫民自己都不好意思这么吹!

但不少人却真信了,而且品尝过后,还津津乐道,非常认可。

后来,宁卫民才惊讶的得知,写这片文章的法国人,居然就是大使夫人。

敢情初次品尝中餐的感受让大使夫人印象深刻,回去后就发表了一篇文章投稿给法国的美食杂志,写品尝华夏美食的感受。

由于大使夫人身份特殊,这片文章自然成为了各国驻华使馆之间闲谈的话题。

于是一下子就让“坛宫”名气在欧美驻华使馆中迅速传开。

可以说在欧美外交人士的圈子里,“坛宫”彻底火了!

就这样,在共和国首都,“坛宫”逐渐成了外国人心目里,代表着高档中餐的一个传说和招牌。

尽管在许多国人的眼里,这只是一家新开张的餐厅,资历远不如另外两家宫廷风味的老字号。

但对于欧美外交人士来说,他们更愿意接受名流亲身体验过,并予以好评的餐厅。

无论皮尔·卡顿的表态和大使夫人的文章,都已经足以为“坛宫”美食质量提供信誉保证。

从此,天坛北路的二层小楼,开始接待越来越多身份显耀的国际友人。

比如说送自己签名港币的渣打银行执行副总裁。

比如送比萨塔模型的意大利财政部官员。

比如说为京城计划进入奥运会系统的顾问的拳王阿里。

尤其这些人每每到来,往往还会随同一定数目的保镖、武警、公安局的人,为其保驾护航。

于是让天坛北路便成为了南城一个相当特殊的地界,周围的老百姓经常会有机会在“坛宫”门口好奇地注视着标有“使(馆)”、“武警”或各种特殊标志的神秘车辆。

在民间的口口相传和种种猜测里,这无疑又让“坛宫”的背景显得神秘,档次进一步获得提升。

毫不夸张的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坛宫”的经营业绩比起皮尔·卡顿投入了大量财力和心血的马克西姆餐厅来,都要好上许多。

这没办法,谁让“坛宫”是中外通吃呢。

马克西姆餐厅的特殊属性,注定了暂时只能单纯依赖欧美顾客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