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十三章 绝非偶然

国潮1980 镶黄旗 2635 字 3个月前

何况相同牌子的红酒,由于年份不同,产酒丹宁的多少、香气的层次,酸度甜度等也都会多少产生一些差异,根本无法做到口味的恒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说,人的舌头,品鉴能力是有限的。

像一些品酒师的品酒炫技,其实是多少有些夸张成分的表演了。

人们对一种酒质量的判断,主要还是基于品尝者所掌握的数据和信息。

所以以此类推,她同样认为,美食也是差不多的道理。

其实“美味”这个词,不同的环境下会有着不同的感觉。

与其说是舌尖的感觉,不如说是大脑的一种感觉。

就像人们常说的,饿了什么都好吃,大约就是这样一个道理。

事实上,哪怕再高明的大厨,用尽全力将料理的味道做的再好,也是有味道天花板的。

在此基础上,想要进一步增进客人对料理的评价,让客户对料理真正难忘,感到满意。

那就对考虑如何针对客户本身的心情,配合店里的格调,当天的食材,加上自己的一些精心构思落实在料理本身上才行。

说白了,就像日本的怀石料理端上来的时候,店家总会有一些有意思的说法。

比如说什么颜色的配菜,配上今天特别运来的什么类型的鱼,再配上什么什么,味道非常活泼,可以体会到几种不同的香味在舌尖跳舞等等。

泽阳说明就等于给客人进行了一次心理暗示,确实会让人感觉到不同凡响的美味。

正因为这样,玛利亚才想要尽量多了解一银座坛宫的情况,以便为她带来的客人介绍这里菜色的独特之处,让客人产生更美好的体验感受。

对于玛利亚的这番论调,宁卫民听过之后不但恍然大悟,而且深以为然。

尽管玛利亚把掌握中华美食的文化内涵的这件事想得过于简单了。

不过其出发点却是令人激赏的。

确实,要让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银座人感觉到美味,着实是需要一些技巧的。

假如玛利亚真的能给每一道银座坛宫的菜品或者是料理带着一个有趣的说明,那还真是无异于去美术馆听到的美术说明,又好像是古典音乐鉴赏的引导。

而人脑对于这种体验的渴求总是无法停止。

要知道,宁卫民自己就是玩儿品牌的专家,搞噱头的高手。

自然懂得附加价值的体现给大脑带来的愉悦感有多么强大。

他非常清楚,玛利亚所说的,其实就是奢侈品的奥秘。

这一点在未来的三十年里,将会成为最重要的消费理论,是高端消费市场的商业支撑。

他也不能不承认,任何一个银座俱乐部的头牌都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当上的。

像玛利亚这样一个勤奋努力又善于思考的人,能在美女如云的银座,纸醉金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看起来非常合理,绝非偶然。

这还不算,等到这天随后跟着玛利亚去烛台俱乐部做客,宁卫民更是见识到了玛利亚真正的待客本事。

烛台俱乐部,其实是宁卫民是最先拜访也最先被拒绝的地方之一。

因为店铺地点就守在七丁目街口,很是优越,完全可以看出这家店的实力。

这里共有四十几个正式员工,冷气凉爽得恰到好处,客人多却不显挤,充满舒适、愉悦的气氛。

来之前吃饭的时候,宁卫民就已经听玛利亚说过,经营这里老板娘是一家大型船舶公司老板的女人,听说这个老板名下还有几家生意红火的商贸公司。

因此,来这里的客人都已经过筛选,多半是这个老板有生意往来,关联企业的客户。

这些通常都是商务宴请结束之后,来这里玩个一两个小时后就会回去,绝不会有那种借酒装疯、乱吃豆腐的无赖。

所以陌生人是不怎么接待的,除了一些跳槽过来的女公关本身就保持联系的客人算是例外。

玛利亚在这家店里,顶着早稻田女大学生的光环,是最高学历的女公关。

再加上天不怕地不怕,热情开朗的性格,使得她和脾气古怪的大老板特别投缘。

不但她自己能带来许多有层次的顾客,盛会这家店原有的一些顾客也对她格外青睐,渐渐演变成了其忠实的簇拥。

所以店家才会对她格外礼遇。

哪怕偶尔闹个小脾气不想上班,临时请个假都不在话下。

只要没有预约的客人,或者是客人不会见怪就好。

像这一次宁卫民由玛利亚陪同前来,拒绝过他的妈妈桑再看见他的脸色就好看了许多。

尽管很快拉着玛利亚躲到一边滴咕了好一阵,想也知道,多半是把宁卫民当成了吃软饭的小白脸,劝自己的头牌小姐别上当什么的。

不过至少表面上是笑容洋溢,确实是把宁卫民当客人来对待了。

该换烟缸换烟缸,该给果盘给果盘。

而且还亲自坐下,温言细语说笑着陪了宁卫民一小会。

该有的接待流程和服务一点没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