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四章 赔钱乐意

国潮1980 镶黄旗 2306 字 3个月前

此外,以专家为主的编纂小组还运用大量新史料,在美食中寄寓了大量的文化掌故。

更清楚的介绍了宫廷饮食的演变和传统。

可以说这本书兼具可读性、实用性。

不但适合美食爱好者、厨艺爱好者及宫廷史爱好者等阅读,尤其对专业厨师的实际工作有着不小的帮助。

第三点就是在于这本书还打破常规,在书里介绍了清代宫廷一些御厨的个人情况,以及他们所拿手的菜式。

不得不说,这还是第一次在正式的出版图书里肯定这些付出劳力的厨师们对于饮食发展的贡献和功绩,相当于给这些人树碑立传。

于此同时,这本书还理清了一下宫廷厨艺传承的脉络,比较客观介绍了御厨在解放后开枝散叶的大致情况。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正本清源的“打假”作用,起码能遏制一些滥竽充数的“假御厨”在内地餐饮行业里吹牛皮懵事,弄虚作假败坏宫廷饮食的名声。

小主,

尤其让张大勺欣慰的是,他自己虽然没有名列这本书里。

但其祖父、父亲都分别以名厨的身份被写入了这本书里。

这对他来说,已经足够让他满意了。

其实比起个人的扬名,这更是他乐于见到的。

总之,这本《紫禁城的味道——宫廷饮食图录》在面世之后。

虽然因为价格太贵,定价三十元一套,销量并不是很高。

恐怕只有一些专业对口的单位,和少量的个人才会花钱购买。

但不得不说,这本图书在各区的饮食公司反响很大,更被饭店协会极力推荐给外地的餐饮名店,受到了许多厨师的高度评价。

尤其是那些在京城经营宫廷菜肴的名店更是争先购买,组织骨干员工从中学习。

《华夏食品报》、《旅游报》、《港城导报》这些相关报刊也是发文报道,介绍推广这本图书。

如果从业内广泛好评的反响来看,毫无疑问,这本书的出版,对于华夏餐饮文化,对于京城宫廷菜肴的推广和普及作用不容小觑,的确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这还不算,与这部图书内容相关的,还有一些影音资料。

包括了张大勺以及坛宫饭庄返聘来的那些当代名厨,他们这些人各自的厨艺演示的一些影音资料,以及他们对于京城勤行的口述历史,也都在汇编整理之中。

最终将会根据这些影音资料制作完成,一部名为《京城勤行》的专题纪录片。

而且由于拍摄纪录片的人都是京城电视台聘来的,通过他们的关系,也已经与京城电视台达成了在电视屏幕上播放这部专题片协议。

再加上“京城工美行业传承文化资料汇编部”也没闲着,他们也根据许多工美行业老匠人所提供的资料和个人的支持,完成了一些行业的影音资料的汇集。

那么现在完全可以预计到,到今年下半年为止,受到宁卫民资助的这两家文化协会,都必然还有更多的工作成果能拿出来,以促进这些行业的恢复和发展。

也必然能为保存发扬民族艺术和传统技艺起到积极的作用。

所以对于如今两家协会运转的现状。

这些为其提供资料的老匠人们是欣慰有加,相当满意的。

他们对于宁卫民当初的承诺已经彻底深信不疑,更对于这些传统行业能够尽快摆脱千疮百孔,一蹶不振的现状,重新焕发青春,走上欣欣向荣道路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就是宁卫民自己,也充满了成就感,觉得自己做了件有意义的事儿,投进去的这些钱还真的没有白花。

别说,这才一年而已,就让他看见点成绩了。

说句大实话,尽管他把钱投在两个协会上,是个注定要赔钱买卖,而且往长了看,弄不好还是个无底洞。

可就冲人家拿出来的东西,他的心里还真觉得这钱赔的不够多呢,不够狠呢。

于是他二话不说,冲着两个协会的工作效率,就又给刘炜敬安排了八十万的资金,让她自行分配。

没别的,出钱干这个比支持国足可值多了。

别看都是赔钱的事儿,可一个是给国人挣脸的,一个是纯粹丢脸的,意义真不一样。

当然了,话说回来了,有地方花钱,就得有地方挣钱,光出不进,入不敷出也不行。

所以老匠人们开心归开心,宁卫民拨款归拨款。

但对于挣钱的事儿,他也得做出些适当的安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