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高山仰止

国潮1980 镶黄旗 2458 字 18天前

其颜色,赤橙黄绿有别,绚丽斑斓。

题材有“三阳开泰”、“四季平安”、“五子夺魁”、“八仙过海”、“富贵有余”、“鹿鹤同春”。

即使是白天,窗花和花灯互相映照,也是颜色鲜明,喜气洋洋,已经极为好看了。

若到了晚上,当这些花灯亮起,窗花后透出屋里的灯光,更是会映带屋宇,美不胜收。

想也知道,人在其中,如神游仙境一般。

对此,心怀羡慕的张士慧只能评价俩字儿——会玩儿!

在他的眼里,天坛公园游园会最有人气儿的灯谜长廊也不过如此了。

宁卫民自己长住的地方居然就能享受到这种乐趣,而且还是日常化的乐趣,谁能比得了?

这已经不是一般的福气了,足够让京城所有自诩为财主的人汗颜,其中就包括他自己。

说真的,羡慕没用。

他的身家也有小百万了,可要天天过这样的神仙日子,还是只有想想的份儿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何况光有钱也不行。

且不说这样的宅子你买得着买不着,日常消耗供得起供不起。

就说闲情雅致,这富贵悠闲,也不是人人都能有的情趣。

那得有文化,有见识,才能知道怎么去享受人生。

要不都说,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啊。

现在的京城,会吹牛逼的人多了。

个个来头都不小,不是集团公司的总裁,就是投资开发公司的经理,好像人人都大有背景。

但他相信,无论是谁,只要带他们来这儿谈事儿,保准儿各个闭嘴,再不敢拿大……

这话一点不假,因为张士慧还没推门进入,他就已经听见了里面传来宁卫民的声音。

虽然还听不太真切,时高时低,断断续续,但所谈及的事情,就连他也不自觉的吃了一惊。

“……林先生,不要这么客气。您是电影界的前辈,又是港城左派电影公司银都机构的掌门人。今天能在电影局领导的引荐下,和您在这里见面,实属我的荣幸。我可当不得您一个‘求’字,有什么需要,您开口吩咐就好……”

“……其实您即便不开口,您的来意我大概能猜到,应该是想要兼顾日本电影市场。希望我能帮忙把银都机构的电影卖到日本去是吧?我觉得应该没问题。我个人很愿意支持国产片的电影事业的,不管是大陆内地拍摄的,还是港城拍摄的。反正九七之后,我们都是一家嘛……”

“……您千万别这么说,什么财大气粗。雾制片厂之所以用三千万港币买下《倩女幽魂》及其续集两部电影,主要还是因为日本人比较喜欢鬼神文化,港城的票房又高,才会做这样的尝试。我们可不是一时冲动。”

“坦白说,日本那边的院线,我们现在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松竹的院线,还有几家东京的独立影院。真要是卖座的好电影,我们也就能拿到三百多块银幕资源。如果是文艺片。恐怕就要减半了。所以不知道您想和我合作哪部电影?您希望的又是怎么样的合作方式……”

三千万港币!

银都机构!

这些令人神经狂跳的关键词,跑进了张士慧的耳朵,简直把他吓了一跳。

饶是他对宁卫民自诩了解,也清楚雾制片厂的《李香兰》和《摘金奇缘》这两部电影拍摄制作上都花了上千万美金。

但像今天这样,在电影局领导在场的情况下,能当面看宁卫民和港城知名电影公司,谈这样的大买卖。也是头一次。

因此他进屋的时候几乎大气都不敢喘,进来之后半点声音也不敢出,唯恐有些客人因自己而分神,打扰了这么重要的谈话。

于是在宁卫民看向他的时候,只是点点头,就自觉像负责端茶倒水的罗广亮一样,在角落里找个座位坐下来了。

耐心等待着谈话结束,或者客人休息的间隙再向宁卫民回事。

而银都机构的总经理林炳坤也在这个时候直述了自己的来意,想要卖一部李联杰自导自演的大制作电影给宁卫民。

敢情1986年,李联杰与刘家良合作了《南北少林》,一上映就获得了票房大卖,进入当年港城十大卖座佳片之列。

但是在电影拍摄期间,却因为剧组大陆人员和港城人员的待遇区别过大,闹出了诸多的不愉快,这让李联杰对拍电影产生了反感,甚至产生了放弃电影事业的想法。

不用说,银都机构肯定要极力反对的。

毕竟李联杰是左派电影公司在港城推出的最为知名的动作演员,他拍的少林三部曲部部卖座,公司高层怎么可能放他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