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声音,凯尔文·诺亚扭头,坐到他身边的人他认识,是同样来自欧洲的诺而达材料公司的代表,两人打过一些交道。
点了点头,凯尔文打了个招呼:“当然,徐教授虽然很少涉及材料界,但他出手解决的问题,每一个都是世界级难题。”
闻言,诺而达材料公司的代表萨罗扬·帕特里克笑了笑,道:“但材料领域可不是数学,152K常温超导,如果仅看这一数值,的确很惊人。但实验室中的成果要转变成商用,恐怕很难。”
顿了顿,他又补了一句:“而且听说这次他研究的可不是氧化铜基超导材料,是另一种全新的超导体系,没有工业化的经验,要转变恐怕更难。”
老实说,152K的温度超导,这一数值并不算什么。在实验室中,做到温度更高,甚至室温下超导的材料也并不是没有。
不过在常压下实现这个温度的超导,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当然,对于这些世界顶尖的超导材料供应商来说,实验室产品和工业化的商品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不可置否,152K常压超导的确很优秀,但和它相差不大的产品在实验室中也并不是没有。
比如Bi系(92K)、Y系(125K)、Hg系(135K)等等,都能做到突破液氮温度(77 K)这个温度壁垒。
但截至到目前,还没听说过有哪家实验室能做到大批量的商业化生产高温超导材料。
到目前为止,工业界关于超导材料的应用,绝大部分依旧是低温超导材料。
而他们在制作商业化的超导磁体时,采用的依旧是铌钛合金这系列的低温超导材料。
当然,也有极少部分的氧化铜基高温超导材料生产,但产量很低。也就樱花国的国际超导产业技术研究中心(ISTEC)能较多的生产一些Bi系列的高温超导材料。
听说他们已经和日内瓦的欧洲原子能研究中心签订了合同,将在20年下半年批量提供一些BI高温超导材料,用于改造大型强粒子对撞机LHC。
所以尽管152K常压超导这一参数的确惊人,但如果没法商业化生产的话,对于他们而言并没有什么太大意义。
顶多提供一些研究价值。
凯尔文靠在椅背上,澹笑着道:“如果是这样,你又何必跑过来呢?”
闻言,萨罗扬·帕特里克耸了耸肩,道:“公司的安排而已。”
凯尔文没再说话,而是默默的抬着头看向讲台。
如果仅仅是实验室的产品,那就好了。
他担心的是,这次的超导材料可能会和上次的人工SEI薄膜一样,能在短时间内工业化生产。
以这位徐教授的能力和性格,这并不是没有可能的。
更关键的是,他这次不仅没有发论文,连专利都没有申请。
这才是让他和一些超导厂商担忧的地方。
从这来看,这位徐教授很有可能会选择和部分材料的生产一样,保密进行生产,而后进行销售。
如果是这样,对于他们这种超导材料厂商来说,可真不是一个什么好消息。
至于诺而达材料公司,如果和他的代表一样蠢的话,那活该他们倒闭。
........
PS:晚上还有一章,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