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的杯子,就一下全跳到清三代的了。
“乔治,好像你们国人对明四朝斗彩瓷器,还有三种细分?”
就在周至小心取出一只康熙珐琅彩蟋蟀葫芦撇口杯的时候,安思远看着四只明朝小杯子问道。
“这个分法其实是中国一本重要的瓷器书籍《南窑笔记》的理解。”周至回忆道:“这本书作者不详,成书年代也有说雍正,有说乾隆,不管哪个朝代吧,它将五彩瓷或者‘青花间装五彩瓷’,分成了三种——五彩,斗彩和填彩。”
“这三种瓷器,其实都是白胎加青花,然后使用釉上五彩装饰,但是书中认为五彩瓷器是特指没有将青花线条作为骨干线条,其地位仅仅与其它色料一样,甚至有些瓷器上压根都没有青料。”
“各种色彩如水彩画那般运用,这种绘画方式,颇有些类似国画中‘没骨花卉’的画法,书中称其为五彩。”
“斗彩则指青花开始充当线条,但是只作为大骨架来表达,色彩依托于大骨架的附近进行点染,如此构成画面的方式。”
“比如表现衣袖的时候,青花只用来表现袖子底部轮廓,以及袖口的褶皱,上半部分则由颜色来堆填,合起来构成衣袖整体,这种两者拼合的方式,数理将之称为‘逗彩’。”
“而填彩就简单了,那便类似古代字帖的拓印方式——双钩笔法,类似工笔白描,将颜色需要填充的区域都先由青花勾出来,然后在封闭的区域内填充色料,这种方式,称为填彩。”
“但是因为斗彩瓷器的数量本身就不算太多,后来的学者觉得这些都是在绘画手法上的差异,干脆也就没有细分了,只将青花釉下彩存在与否作为区别,将这类瓷器分作五彩瓷器,釉里红瓷器和斗彩瓷器。”
“原来是这样,要不还是先吃饭吧。吃完继续。”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