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3章 缺朝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286 字 8天前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新春将至。

如同此前十多年一样,今年的冬天也十分寒冷。大雪漫漫,一下就是好几日,放晴一两日之后便又接着下,循环往复,寒不胜寒。

前日也有大雪,是以今日城中屋顶上都盖有厚厚的白被,只剩屋脊上的脊兽刺了出来,身上也都覆盖着雪。屋檐上倒挂着冰晶,门前的灯笼多已熄灭,一些人家的门联滑落在地上,都冻成了脆生生的薄片,背面还带着硬得像石头的发黄浆糊。这种浆糊通常都是用面粉加白矾调制而成,本来粘性极好,若不是遇上这极冷的天气,也不至于结冰脱落。

街道上的雪两日前就已经被铲除,都被堆放在道旁。然而一夜下来,路面上又结起了一层冰。此刻的街道上还不见什么行人,重要的路口都横着粗重的拒马,旁边有官兵守候。巡逻的更夫有上百人,一整夜疲惫下来,此刻大多蜷缩在巷角屋檐下打盹。

大明朝廷一贯律法严格,尤其是在天子脚下的神京,很多制度不管是否真的合情合理,都必须按律执行。这是二祖列宗定下的规矩,京中每日一更三点暮钟响后便不得外出,违者叫犯夜,按律便要受五十鞭子。直到五更三点晨钟响起才算是解了夜禁,各路口拒马、铁栏等物才会一同撤下。

一般而言,除了有紧急公务在身,或是生病、生产、死丧的,其余人等一律不得例外。至于官员……到了某一层次之后,当然永远可以“有紧急公务在身”,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夜禁一过,城中便开始热闹起来,平白多出许多人来。这些人多头戴乌纱帽,穿团领衫,束腰带,显然都是官员。

寻常百姓在这个时辰一般都是闭门不出的,为的便是避免冲撞这些赶早朝的官员。

这些官员常服的袍衫并未规定服色,只在管式和刺绣上做了要求,所以区分文武官员和品级便只用看胸前的补子。当然也有例外,如高务实这等身穿特赐超品服饰的,大抵都是“大红纻丝”。

今日是常朝,便是这般规定,不过若换了每月朔望,百官们需要身着公服参朝,那便又是另一种区分。

品级相同的官员可并马同行,若是遇到比自己高出一品及以上的官员,那便要避马了。若高出三品及以上,无论你当时赶着什么大事要事,除非是六百里加急的驿马,否则都要下马行跪礼。

这便是朝廷礼法,所谓祖宗规矩是也。

在这些赶早朝的官员中,是看不到补子上有仙鹤、锦鸡、孔雀图案的,因为此时的这些人都是品级在三品及以上的文官。

按本朝规定,这些官员是可以乘轿上朝的,其余的便只能乘马。如今这天寒地冻的,这些官员大多缩在自己的轿子里,外面自然看不到。

万历天子朱翊钧现在并不怠政,相反还特别勤政,一心想着要做一番超越祖宗的大事业,所以每每上朝,大臣们都不敢怠慢,总是天不亮就准备好,夜禁一解便立刻出发。只是无论出发的多早,一路上也紧赶慢赶的,只有到了午门前,那悬着的心才能真正放下。

到午门之前,必须要先过大明门。大明门是紫禁城的正南门,门外是棋盘街,此时天尚早,还没什么商户开门。

大明门前竖着一块巨大的石碑,俗称下马碑,盖因为这上面刻有“官员等到此下马”八个大字,旁边还有官军守卫。参朝官员无论品级,乘马的也好,乘轿的也罢,都只能到这里,接下来的路便只有步行。

大明门是用砖石建成的,屋顶是单檐歇山的样式。门两边刻有对联:“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出自成祖时内阁首辅解缙之手。

自古天子坐北朝南,因此南门的地位尤其独特,大明门也就享受国门待遇了。若不是特别的日子,那都是紧闭不开的,而官员们上朝都是从大明门内东北角和西北角处的左、右长安门进。

两处长安门的门口都有管理门籍的人。所谓门籍,就是一本写有参加早朝官员的册子。官员到这里自报身份,门籍上便会有今日到朝的记录,抱病官员名字下面会注上一个小小的“病”字,因此这也被称作注门籍。这样的记录也是为了方便每月的清查,可以及时找出缺席官员,并依律法进行相应处置。

门籍记录后,便会领到一块牌子,按规定这块牌子必须系在腰间,此所谓京官腰牌是也。过了左、右长安门,还有承天门、端门,接着才是午门,这两门同样有官军守卫,若无腰牌挂着,那是断然不让进的。

等到了午门外,大家都是找自己熟悉的同僚,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交谈。等到鼓声响起,便要按次序站好位置。

这时会有御史出来纠仪,凡是看到吐痰、喧哗、穿着不和规矩等有失仪行为的大臣,御史就会上前纠问,并记下名字以备弹劾。

名字被记下的,依律罚俸是必然,严重的甚至有可能丢官去职。当然,对这些官员来说,被罚事小,当众被斥失仪,丢了文臣的体统,那才是天大的丑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