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7章 北洋远征(十)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189 字 5天前

然而眼下的问题在于菲律宾北部外海的风并不算很大,而西班牙大盖伦船的船帆似乎质量又特别好,明明他们的帆面光高木三肉眼可见的都被打坏了好几处,可直到距离一步步拉开也没有出现明显的“破洞变大”这一理想情况。

“破洞会被风扯大”的理论是高务实说的,而“老爷不容置疑”又是高木三心中的信条,因此他只能在心里遗憾:TMD今天这风不得劲啊!

不过,“破洞扯大”虽然几乎没有出现,但高木三却意外发现了软帆战舰的另外一个弱点:它们船上的缆绳实在太多、太密了。这就导致只要打过去的链弹足够多,哪怕碰运气都能时不时打断它们不少缆绳[注:其实绝大多数是支索]。

这些缆绳大多与帆面的各个部位相连接,软帆需要它们来使自己展开、顺利吃风。甚至这些缆绳(支索)还有保持那些高大的桅杆能够稳稳当当立住的作用。

结果当它们被打断太多的时候,就开始发生各种意想不到的状况。比如西班牙舰队的旗舰“圣安东尼奥”号就因为前桅的某侧缆绳被打掉太多,吃风时的受力明显出现了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此时这样激烈的炮战中,西班牙水手显然来不及马上把帆面撤下来——以两类帆对比来说,此时的软帆是升帆快而撤帆慢,硬帆则是升帆慢而撤帆快。

硬帆之所以撤帆快,主要是由于它的帆面有支架,所以撤下来不必先解掉那许多细细密密的支索。而它升帆慢也出在这个问题上,由于有支架所以重量比较大(单说帆面重量)。原历史上英国人对的耆英号的记载也说明了这些特征。

硬帆船也正是由于没有那许多的支索,因此帆面总不能做到软帆那么大。高务实之前和船厂提出过这个问题,问他们能不能往这个方向改进,结果被船厂直接否决了。

道理还挺简单:加了这些支索虽然能把帆做大,可那样一来,帆面就不能如现在这样随便变动了。换句话说,“八面吃风”的这个主要优势就荡然无存——那我要你硬帆干嘛?

“圣安东尼奥”号的前桅正因为这个原因,吃力完全偏向一边,结果在众人不可思议的眼神注视下缓缓弯曲……直到发出一声巨大的“咔嚓”,整个断掉了,上半截前桅连同巨大的帆面倒了下来。

幸亏西班牙人运气还不算坏到家,这断掉的前桅没有往后去砸主桅和舰桥指挥室,而是侧侧地倒向了左舷,最终掉进了海里——海风到底还是帮了他们一把,只不过砸下去的时候把舰体打坏了不少,还压死了至少三四名水手。

前桅倒掉对一艘战舰的影响当然是巨大的,“圣安东尼奥”号的速度当即慢了一个档次,就如同后世捏着手刹骑单车。

至于其它各舰,情况虽然不如被重点关照的“圣安东尼奥”号这么惨,但它们面临的麻烦非常类似,都是由于复杂的缆绳、支索被大量打坏而影响了航速。

再加上本身软帆战舰的操作就很复杂,损管方面要马上修复也就更难,因此整个舰队都开始出现“举步维艰”似的困境。

不过相对应的,京华这边的硬帆战舰也出现了一些原本没有料到的麻烦。

第一个麻烦就出在“硬帆对于小破洞式的损伤无所谓”这一条。不错,硬帆的确不怕个别小破洞,几个破洞对硬帆吃风的影响几乎微乎其微,但在这次较近距离的链弹互射中却发生重大问题——当破洞出现的太多的时候,硬帆可能出现碎裂!

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此时京华战舰的硬帆材料。后世对于硬帆的定义和这个时代是不同的,后世所谓的硬帆并不是说你非得用竹篾、苇席编织帆面才行,你拿帆布加上支架也算硬帆——它的关键在于是否有支架。

然而如今的京华硬帆却是相对原始的以竹篾为主的硬帆,只是在高务实拥有了广西土司们历代相传的、对竹木制品的桐油加工技术之后,把这些竹篾硬帆“再加工”了一下,使它们比过去的硬帆更具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