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脑力劳动者也是劳动者

王朗沉吟片刻,随即一边缓缓撕开信封,一边问道:“春来叔,咱们生产队里,究竟有多少孩子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呢?”

“今年有五个,年龄有大有小,其中最大的便是卫兵,,而最小的王巧才年仅八岁,仅仅上了一年学就不得不中断。”王春来说道。

王朗略一思忖,眼中闪过一丝决然:“关于这些孩子的学费问题,我有个想法。十岁以下的孩子,他们的学费由我来全额承担。至于十岁以上的,我先行为他们垫付学费,但他们需要跟着我干活自己挣学费。”

“你来承担学费!你拿什么承担?”王春来没好气地说道。

“就拿这个!”王朗说着,随即将夹在信中的汇款单重重地拍在桌面上。

“汇款单!”

“八十五块钱!”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在华夏大地上传颂了几十载,其作者海子,生前虽未享盛名,却在离世后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与怀念,成为了典型的'身后名’。

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佳作,是在海子离世后,由挚友骆一禾与西川,在整理他生前遗留下的诗稿时意外发现的。随后,该诗相继在《十月》、《人民文学》等杂志上发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王朗提前十年将这首经典抒情诗作为试水之作推出,未曾想竟意外地深受《星星诗刊》编辑的青睐,竟然给予了每字五毛钱的优厚稿酬。

王朗在心里合计一下,这是把自己名字也算进了字数,全诗加上标点符号和他的名字正好一百七十个字,共八十五块钱。

“这写诗可比写小说赚钱多了!”王朗在心里嘀咕。

“星星诗刊是啥?为啥给你汇钱?”王春来一脸疑惑地问道。

坐在王朗对面的黄小军,神情中满是难以置信的震撼。星星诗刊,这个名字对他而言并不陌生,那是全国范围内享有盛誉的诗歌殿堂,他的不少同事朋友都对其推崇备至,时常交流其中佳作。

此刻,黄小军内心翻涌着难以言喻的惊讶,他万万没想到,在这不起眼的龙岗生产队里,竟然隐藏着一位能在星星诗刊上发表作品的诗人。

这真是小刀拉屁股开了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