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突厥的困局

西北居延城和大境门的情况相差无几。

有相当一部分突厥的贵族在此购置房产,从事商贸活动。

甚至有不少人居住在城内。

长期定居人口达十万余,流动人口数万。

其中有三分之一是突厥的大小贵族。

在双方和亲的大背景下,边城中联姻的现象也越来越多。

朝廷设立的官学,同样接收突厥的孩子。

说汉话,穿汉服,吃汉食,用天元通宝……

潜移默化中,城内的突厥人慢慢接受中原的文化和习俗。

两座边城成了胡汉混居,商贸繁荣的民族融合之所。

与此同时。

成百上千的商队行走于大漠草原的各个部落之间。

与普通牧民进行交易。

特别是九洲商行和华夏商行的成员,与这些牧民打成一片。

给牧民的孩子带一些小玩具,教他们说汉话。

给他们讲中原的繁华,中原的趣事……

帮助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

随队的医官还免费给他们瞧病。

神奇的把脉和针灸疗法,正骨、接骨术,让这些牧民大开眼界,直呼神迹。

中原人友好,热情,善良的形象在草原上传播。

小皇帝当然不会奢望这样的怀柔之策,就能彻底感化本性好战的突厥人。

不过,在和平时期传递友好的信息。

减轻突厥普通牧民心目中对于中原人仇恨、对立的情绪。

对于以后双方关系的发展那也是有益无害。

有的人畏威不畏德,你把他打服,就能虔诚地跪下来叫爹!

也有一些人服德不服威,就吃以德服人这一套。

不论哪种方式,都要建立在强大实力的基础上。

长孙晟他们在草原三年,把突厥的风土人情,国家构成,社会民生等方面都做了全方位的了解。

依据这些信息,宇文衍和一众大佬制定了一套针对性的策略。

在维持突厥分裂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地操作。

稳稳地拿捏、分化这个饿狼野兽般的群体。

和亲对于大周的好处,除了边境的和平外,还有贸易带来的利润。

各种商品用于交换,大量的牲畜进入中原。

羊是中原主要肉食来源,皮毛也是生产加工的原料。

牛马的作用则更为显着。

马匹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牛是重要的生产资料。

对于中原王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下,大周有三处大型养马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