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天下之大

买活 御井烹香 2859 字 2个月前

占城国如今势力衰微,但还是在城外建造了两个大池子,平时由卫队把守,百姓们都只能在下游沐浴,如果偷溜进御用浴池,这是杀头的死罪。远来的客人,可以在池水中洗去一身的尘土和汗水,得到珍贵的清凉,再被献上香花,祝福疾病和蚊虫远离他们——和清凉,驱虫有关的东西,在本地都是吉祥珍贵的象征,这是华夏很少见的事情,其实也说明了一点,那就是本地是多么的炎热,蚊虫又是多么的猖獗。

黄小翠洗过澡之后,还是穿上了背心,因为国王让人送来的衫子是很轻薄的,她有点不习惯——虽然不穿背心也没有不雅的顾虑,因为送来的花环恰好挡住了胸口,至于她身边的侍女,她们只穿着短裙,也是行动自如,和男人擦身而过时彼此都相当的自然。

只有等级较高的那些侍女,被赐予了上衣,城里的百姓们,稍微贫苦一些的便是衣不蔽体,黄小翠很好奇他们是怎么防虫的,郑地虎说,除了使用药草以外,其实主要是不太当回事,本地人被这些蚊虫叮咬了数千年,反应是很小的,即使被叮咬,也只是起一个很小的包,过一会就消掉了,但外地人不同,被叮一口很可能就会出大事——会起大包、红肿溃烂,最后发烧死去的都有。

“都说南方有瘴疠,其实很多就是被毒虫叮了,反应奇大又难以治愈,本地人很少有这样的事,他们不会被虫子叮死,对大多数本地毒蛇的反应也较轻,按买活军天书上的说法,应当是反应重的人,他们的基因很难在本地流传,所以一代代下来啊,物竞天择,抵抗力也就越来越强了。”

黄小翠是北方人,虽然皮糙肉厚的,但确实被本地的蚊子咬了以后感觉很痒,她赶忙摸出风油精和花露水来给自己擦上,一边擦一边说,“所以说,六姐做事,一向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凡事都预备在前头,上半年突然研制了这么多成方药,原来都是为咱们南洋舰队准备的。这风油精别说真驱虫,我在船上就没怎么挨咬,占城国王应该也很喜欢这份礼物。”

这是自然,来自华夏的布料、瓷器,还有这些精巧的玩物,到了南洋哪个不是贵人追捧的珍宝?不过这话又有点蹿远了,黄小翠没等郑地虎接腔,就连忙催促,“说回这个母系社会,既然本地是母系为主,为何出来迎接的国主是男人呢?”

“母系只代表血缘,又不是说做主的就是女子了。”

郑地虎对于这个话题显然也是有过思考的,他是结合了自己的见闻,以及在买活军处学到的新知识得出的结论,“占人所奉行的母系社会,其实和云贵一带类似,都是母系舅权制,又或者是母系夫权制——占城人似乎是母系夫权制。”

他进一步举例给黄小翠听,“就譬如说,你找了个夫君,由他来主事,出门劳作捕鱼,你掌管家中内务。成亲之后生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到了年纪,儿子出门去了,去别的母亲生出的家族那里了。”

“三个女儿则娶了三个男人回来,如果分家的话,她们是陆续分出去的,幼女守灶,最小的女儿继承最多家产,她的丈夫成为新的主事人。如果不分家的话,会在三个女婿中挑一个来做家长。”

“占婆国历代国主,就都是这样的上门女婿,因此我国有兄终弟及的说法,此地是姐夫终,妹夫及,而且,这里从前信仰天竺教,丈夫国主死了,妻子要‘萨蒂’,相殉,不是你想的那种代代女主的政体。”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黄小翠听得张大嘴,“啊?我理不顺这逻辑了,又是母系,为什么又要殉葬?这感觉说不通啊,母系不代表女性地位要高一些吗?”

“确实比敏朝的要高一些,国主为夫,祭祀为妻,一般都是这样,刚才给你赐福送礼的那个就是王后,礼节上双方也是平起平坐,你看浴池的大小就知道了,没有男尊女卑、女尊男卑的区别。不过,殉葬这规矩也很好理解啊。”

郑地虎嘿嘿一笑,“姐夫终,妹夫及,那如果姐姐再娶了一个怎么办?妹妹与妹夫自然不会坐视,本地人的确又信仰天竺教派,有了萨蒂的规矩,不用用岂不可惜了?”

“之前我在会安的时候听老人讲古,有个老人就说起占城和安南的战事,就曾因为一门婚事而起——安南人把自己的公主嫁入了占城王室,做了当时国王的妻子——国王是上一任国王的小儿子,当时占城已经向安南俯首称臣,安南人便认为他们可以更改占城的政体了。从此,将以父为主,让安南的血脉在占城的王室中永远流传。”

“但是,刚成亲没有两个月,国王便暴毙,按照占城的规矩,王后要‘萨蒂’,安南人自然不许,灰溜溜地将公主接走,占城从公主的夫婿中又推选出了一个国王,这也是两国再起战事的开端——官司最后打到了三宝太监面前,还是敏廷的宝船前去调解呢!”

“开眼界了。”黄小翠也说,“这不是女儿国吗?哈哈,我们可要当心了,仔细我们的大小伙子,被本地的女娘招去做了上门女婿——不对,说不定那些要移民来的人反而愿意呢!”

“迁移到此处的人肯定是投亲靠友,遵守的也是华人规矩,会继续和华人婚配的。”郑地虎摇了摇头,他是老南洋人了,又是泉州这里的户籍,对下南洋知之甚详,“本地的妇女,赤身裸体,随意走动,华人怎会接受?再说她们中略贫苦一些的,毫无贞操观念,在家外有相好的情况屡见不鲜,华人是不可能和她们过日子的,她们也不愿意嫁入华人家庭,所以,刚才那通译和我说,虽然华人安家已经数百年了,但两边一直泾渭分明,极少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