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这句话,赵斌的目光再次望向远方,眼中闪烁着一抹不舍的情丝。
燕城东北面的古北口,是一条蜿蜒流淌的河流从巍峨的燕山中间劈开而过所形成的通道,东边有蟠龙山,西边有卧虎山,两座大山仿佛巨人般屹立在那里,给人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感觉。
《方舆纪要》曾这样生动地描绘过古北口的险峻地势:“两崖壁立,中有路,仅通一车,下有深涧,巨石磊砢,凡四十里,为险绝之道。”
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它不仅是燕城东北方向的重要隘口之一,更是连接中原和草原的咽喉要道。
历史上,无数的草原游牧民族曾经借由此道南下。他们凭借着强大的骑兵力量,一次又一次地冲击着中原王朝的防线。
而当中原王朝强盛时,他们也会在此处修建关隘堡垒,用以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然而,在羯族人占领河北道期间,这里的关隘被完全拆毁,成为一片废墟。
虽然如今大夏王朝已经收复了河北道,但经历了长时间的战乱,民生凋敝,河北地区的人口锐减至原来的十分之一以下,朝廷根本没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去重建新的隘口。
此时,樊炙正带领着两千名军卒在通道两侧修建防御炮台。
由于古北口通道是由古时河流冲断山脉形成的,所以两侧多是高耸山坡,这让樊炙感到压力倍增,在平地上修建炮台几乎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然而要在两侧的山皮上修建炮台,其难度就要大的多了!
樊炙在查看过当地的地形并结合赵斌所绘制的图纸之后,当即将部队分成多支小股部队,每支部队两百余人,共计十只部队,沿着通道两侧的山坡,分为前中后五段进行炮台的修建,这样一来可以保证炮台的纵深覆盖面,二来也可以极大地扩大炮击的射程。
几日的忙碌终是有了成果,樊炙望着山道两侧微微凸起的炮台,内心不由得多了几分信心。这里是燕城东北面的第一条通道,也是羯族人南下最近的一条通道,而樊炙在见识过火炮和没良心炮的威力之后,他不止一次在心中幻想羯族人进入这条二十里长的通道后面临的是怎样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