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懦夫的春天

名刺,就是东汉时的名片,上面一般写上拜谒者的姓名,但是由于拜访的对象是益州牧,来的人基本都是求官或是求富贵的,所以名刺上会补充拜谒者的籍贯和年龄,有官职的还会写上官职。

刘璋的前身性子软,在担任益州牧后很少见人,而刘璋自身刚刚穿越过来没几天,没有适应下来,也不方便见人,怕露出什么破绽,所以这几天他不敢过多的见客,每日不过拣选四五个来客见见。

看着眼前的名刺,刘璋大略在心中默算了一下,这里估摸着有六十位求见者。

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他感慨了一句。平日很少有人拜访的刘璋,在他出任益州牧后,每日都有许多人来拜见,哪怕是见不上面,也是日日都来。

他拿起这些竹木制成的名刺,一一翻阅,看看能不能捞到人才。

东汉末年什么最珍贵,人才呀!刘璋想在东汉末年安安稳稳的生活下去,必须拉拢人心,收纳人才。

翻了几个,刘璋摇了摇头,没一个听说过的,也没有一个历史上出过名的,这叫他怎么见,一个个见,去海底捞针似的捞几个人才出来,那太麻烦了,他也没有那么多时间。

耐心的翻阅着名刺,刘璋打算从中挑几个有来头的见见,突然他停了下来,现在他手中名刺上的这个姓名,他有些印象。

名刺上面写着,籍贯南郡,姓董名和,字幼宰,估计是无官无职,所以上面只有籍贯和姓名,并没有官职。

董和这个人或许很少有人听过他的名字,但他的儿子,只要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基本上都知道。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前世的记忆在刘璋脑海里浮现。

董允。

董和的儿子叫董允,蜀人称诸葛亮、蒋琬、费祎及董允为“四相”,董允位列四相之一,在出师表上出现的人物。

相对于儿子董允,董和或许不怎么出名,但他的出身和才干,刘璋是一清二楚的。

历史上,因为天下大乱,董和率家族西迁到益州。他在刘璋手下相继担任牛鞞、江原县长及成都县令,任内以身作则,改善了蜀地崇尚奢华的风气。

后迁任益州太守,与少数民族相处融洽,深得他们的爱戴。建安十九年,刘备攻取益州,命董和为掌军中郎将,与诸葛亮共同主持府内的事务。

诸葛亮对董和也是称赞有加,说董和在朝中任职七年,遇上不顺之事或不周之处,哪怕往返十次也来启告,是个极为勤恳职事,忠于国家的良臣。

此人值得一见,刘璋将手中董和的名刺递给庞阙,吩咐道:“子满,你去把这个人请来,我在这里见他。”

庞阙接过名刺,应了一声:“诺。”然后他疾步的向州牧府的候客厅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