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势力

逐道长生 李独霜 1252 字 4个月前

书房内,李独霜提笔疾书,分别写了两封信。

第一封是写给孙怀,首先是肯定了他在工作中的成绩,对他在工作中采取的策略大加赞赏。其次是表达了自己希望他来大理寺任职的想法,增加一番中央机构的工作履历,对他以后的晋升有着绝大的好处。

不过,虽然李独霜在信中说得轻巧,但这可不是易事。

从一名偏远县的县令迁转到汴京中央机构任职,成为一名京官,其难度不亚于登天。

盖因大宋官制内容与程序之繁复,令人发指。普遍来说,通过科举取得官员身份仅仅只是一个起点,而官员往后的晋升则涉及到了多种制度,包括:考课、磨勘、改官、荐举、叙迁、差遣及除授等等。而每一项制度都有一套相应的流程。

例如考课制度,主要考核官员的任职年限与业绩情况。如低级文官一般有三任六考或两任四考,每任通常三年左右。考核的内容包括:履历出身、业绩、过失、请假等事项,以及所在机构长官批写的评语意见。而磨勘制度则是对完成任期和考课的官员,再勘验其档案文书是否齐备及真伪,并审核业绩与推荐意见等情况,以决定其能否迁转。随后的改官制度,是对通过磨勘的低级官员,依据规定改换官秩,一般给予晋升京官序列的待遇,少数人还可直接改为更高的京朝官。

这样说来,自当官起,其实也是在过五关闯六将,个中冷暖,唯人自知。

上面如若无人提拔或者遮护一二,大多官员均只能在岁月中苦熬资历,晋升之速犹如蜗爬,大好的年华只能虚掷,等到白头,也许还是一名七品官。

这是像孙怀这样有志于提升自我价值,有政治抱负的官员所不能容忍的。

李独霜所采取的办法即是“荐举”。身为从五品的大理寺少卿,距离正五品的“待制重臣”仅有一步之遥,因此为体现其政治地位,朝廷给了这个等级的官员三名荐举名额,可以举荐英才入仕,从白身的平民百姓立即成为有官身有品级的官员;也可以将一些优秀的低品官员举荐给朝廷,进行迁转。

当然,如果荐举的人犯了法,身为举主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因此为自身计,非是亲信,一般不得举荐。

所以李独霜有理由相信,面对自己的召唤,孙怀定然不会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