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横渡大西洋那样复杂的操作,稍微风向复杂点,她自己驾驶就经常翻船。
海边玩腻了,又换到另一个地方去学习滑雪,有了冲浪的基础,高山滑雪感觉就简单多了。
有装备和曾凡的双重保护,楚妍不用担心会受伤,先学比较流行的双板,学会简单的操作技巧后,就敢从六千多米的雪山顶上冲下去,一路风驰电掣,五十多公里的雪道,十多分钟就跑完,滑雪带来的刺激感觉可比冲浪过瘾多了。
比跑车还快的速度冲到山脚下,感觉不过瘾,飞上去重新来一次,很多专业运动员不会轻易尝试的动作,她都敢玩儿,连续玩了几十次过后,迅速成长为滑雪高手。
双板学差不多后,又学习操控难度高的单板,单板操控和冲浪板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与冲浪不同的是,速度快了很多,雪地带来的危险性也更高。
别人一次动作失败要养几个月伤的动作,楚妍完全不用担心,她知道不会受伤,去掉危险性因素后,学习起来那就快多了,可以专心钻研动作技巧,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经验都是磨炼出来的,量变产生质变,同一个动作次数多了,自然可以熟能生巧。
曾凡就是楚妍的最佳教练和陪练,他也是通过教材和视频自学,然后再教给楚妍,帮助她学习,记住动作要领比较简单,关键是大脑运动神经元协调反应,身体各部分肌肉关节形成自发记忆。
许多动作不需要大脑主意识进行判断,中枢神经自发做出反应,提前几毫秒的反应时间,往往就能决定一个高难动作的成败。
通过对比自己和楚妍的运动神经反应细节,曾凡也摸索清楚了人体神经系统的一些动作机制,以及大脑的经验和记忆产生过程。
人体神经元细胞相比更加微观的纳米管芯片体积大很多,可是思考和记忆机制却更加复杂,原先曾凡并没有关注过这方面,为了帮助楚妍领会动作技巧,无意中摸索出一些规律,也观察到了一些细节。
以前他就算专心研究也未必有什么发现,感应到能量之海的存在后,再研究神经元的反应机制,曾凡发现了一些过去没想过的情况。
现有的神经科学理论中,神经元信号主要依靠互相连接的突触传递,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化学物质,即乙酰胆碱、谷氨酸、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这些神经递质通过不同神经元突触之间的空隙,与突触后神经元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完成一次信号的传递,时间通常超过一微秒。
受体是一种蛋白质分子,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能够识别并结合特定的神经递质。一些受体本身就是离子通道的一部分,称为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当神经递质与这类受体结合后,会引起受体蛋白的构象变化,使离子通道打开或关闭,接受或中断钠离子、钾离子或者氯离子的通过。
这些阳离子的跨神经元流动,会使神经元膜内的电位相对膜外升高,膜电位从原来的内负外正状态向去极化方向转变,即膜电位的绝对值减小。如果去极化达到一定程度,达到神经元的阈电位,就会引发动作电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