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八章:学术会议

(前请提要:南天门发射成功,周瑞获得海王词条,被提名院士)

太沧,万户基地。

大工地的模样并没有因为“南天门”发射成功就消停,反而越演越烈。

一号厂房内,周瑞肩头盘踞着小花洒,这个智能单元组成的拟态“智械生命”,正伸长着大眼珠子,盯着周瑞的动作。

此时周瑞正在手搓制作用于捕获“东方红一号”的特制设备。

准确的说其实是一枚超规格的“榫卯”,这东西最早就是以捕获卫星为目的,但清理垃圾和拉回自家的功勋卫星可不是一回事,得特事特办。

总不能搞下来,真的变成垃圾吧?

具体方案,就是和突破大气层时类似,给“东方红一号”准备一个类似“整流罩”的结构。

幸运的是,东方红一号的所有设计数据都完好的保留着,这让他方便了许多。

而不远处,半自动的标准化“榫卯”生产线,正在以每天3至4个的速度不断下崽,高产似母猪。

这个产量明显是超过发射需求了,但太一天工却没有减产的意思。

因为除了明面上的发射计划,还有点暗地里的发射计划。

有了南天门的实际验证,榫卯的一些技术细节也有了迭代,毕竟之前地面测试不够全面。

目前一号厂房已经彻底定调为“载荷制造”,二号则是“火箭制造”。

大概12点左右,肩头的小花洒突然出声道:“最高权限,时间,到了。”

周瑞拍了拍手,和王涛打了个招呼,离开了厂房。

今天下午,他有一个学术会议要参加。

多新鲜啊!我周瑞纵横科技界多年,还.

还真是第一回。

想了想,他去办公楼找了套本子和笔,这就和上课一个道理,听不听是一回事,态度要有。

车队一路驶入沪上,抵达复大门口时,刚好下午一点,据说上午是参会者有个沪上游览活动,这次学术会议规格不低。

周瑞挂着参会牌子,戴上棒球帽,朝会场而去。

接近会场的时候,明显可以看到外国人多了起来,有白有黑有咖喱,门口放着易拉宝:

“第三届储能、节能、绿色能源国际研讨会。”

其实类似的学术会议,在复大并不少见,只是规模大小不同罢了,甚至一些座位比较富余的,本校学生也能申请参加,进去听一听。

要是胆子大一点,也可以在适当的环节举手发言。

说起来,这也算一种学术福利,可以近距离接触各领域专家,感受科学前沿的状况。

周瑞就只带了林托一起进入,亮了亮身份牌,就直接坐到了属于他的位置。

他是来刷分的,自然不会隐去身份,否则还来这干什么,直接声称参加了不就好了?

所以当坐在座位上,摘下帽子后,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和议论。

“我还以为台签是重名呢,居然真的是周教主?”

“他还有必要参加这种学术会议?”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就是他的成果,怎么不能来?”

“你们傻了吧?这哪里是学者,这是金主爸爸!根本不是一个层面的,你们看吧,这些所谓的专家,经不住诱惑的。”

好在学术会议气氛比较严谨,大部分人都只是小声议论。

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会场,不乏自带气场的学术大佬。

周瑞还看见有带着好几个过于年轻的女性,不知道是不是传说中的“学术妲己”。

他坐在第一排,后面的情况不知道,但这一排还是国内专家占据大多数。

倒不是复大这个会议规格不够,或者说本身因为外国人少就怀疑会议水平就很蠢…中国在储能、清洁能源、电网调节上,本就一直是领先的。

这种涉及全民的大型技术领域,显然是带“亿点点”体制优势的。

过了一会儿,赵院长也来了,座位就在周瑞旁边,两人相视一笑,会议也正式开场。

开题报告是一个复大的院士讲得,但周瑞并不熟悉,这位60岁左右的刘姓专家,讲话内容比较泛泛,但将整个行业与领域串了一遍。

所谓储能,就是储存能源,这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广义上“电池”技术也是储能的一个分支。

至于为啥不直接叫“储电”技术,那是因为电力无法直接存储,只能利用如:电-化学能、电-势能、电-机械能等方式存储,然后再重新兑换回电。

所以储存下来的还真不是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