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拒绝提供稿件

记录者的密码 王萧萧 1275 字 1个月前

“最后你怎么把这位客人答对好了。”

“象这样的客人,茶城里几乎每天都有。他们喝茶,一知半懂,价位心理,大于对茶的品位。”

“没办法,我把平时我喝的茶拿了出来。这茶如果实打实的卖,也就能要到1500元。推荐给她7500元。”

“这位女士喝了之后,一连的说好,就要这款了。并且一卖就是半斤。”

“哈哈。你这是应了那句话,怎么说来的,是无奸不商人,还是无商不奸。”大家大打哈哈的,开起了玩笑。

“无商不奸”还是“无奸不商”同样的字,同样的数,这意义上则是完全不同

“无商不奸”颇有一棍子把所有的商撂倒的意思,完全否认了商家的“诚、信、礼、义”。

现实生活中,无理由、无条件退货,七天内退货,也正是对商家的“诚、信”的最好诠释。

“无奸不商”又是对一些不法商人充满“奸诈”的一种讽刺。却也有人对这话另有一番理解,如果不会“学奸、弄奸”就不要去经商。

不管人们怎么样去评价,这“奸、诈”二字,在商海中,沉沉浮浮,起起落落,绝不是一个物品,能卖几多钱,该卖几多钱来评价的。

2

多年的工作,已经让采访报道的写作上,有了不同时期的飞跃。

最初的时候,采访录音用的盒式录音带,一小时一盘,一录就是几盘,十几盘。

回来后,把录音一字、一句的抄到了稿纸上,用哪段就剪哪段,再粘贴到写有串连词的纸上,一篇稿子报道下来,抽筋扒皮一般。

再后来,有了电脑、MD录音机,虽然少费不少力气,录音还是听、要摘,原话是绝对不能改变的。

眼下,这一切都有了新的变化。记者做时间久了,突然发现有了惊人的记忆力,有了对报道的自然反应。

不需要为稿子如何写而焦虑,再也不用把所有录音整个的摘写下来,再去揣摩,整个过程都在脑子里装着。

采访结束了,报道也就形成了。

报道以"关于开展中小学危房普查暨危房修缮的通知"多年没有 落实为由开篇。

接下来是双羊镇中心小学建设塑料大棚学校,学校的情况。

孩子家长反映的问题,意见。

再接下来是对镇长、局长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