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们对贷款更感兴趣,“大宋银行”的利息仅为八厘,借一万一年不到一千的利息,而私人钱庄却是三千打底,利息相差三四倍,这笔账无需细算便知日后该向何处借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少私人钱庄纷纷倒闭,由此引发众多经济纠纷,官府也只能竭力帮助受损方追讨钱款。
掌管大宋钱袋子的三司颇为烦恼,几位相公凑在一起商议对策。
吕公着满面愁容,说道:“依殿下所言雇工,仅治河这一项便需耗费三年的结余填补,更别提还有西北修城,如何盘算都入不敷出。”
“殿下未曾提及要一年完成这些事,西北修城较为紧迫,先紧着此项。治河这项届时做出预算,向银行贷款。”张方平看破了赵立庆这一步步的布局。
曾公亮瞬间领会,说道:“怪不得当初商议银行贷款之事,殿下就以治理黄河为例。”
“是啊!我怎就忘了此事,那就先将修城的预算做出,把款项拨下去,后续再处理治河之事。”吕公着恍然大悟。
西北四座城同时展开扩建,有当地驻军协助,工程进度颇为迅速。
“大宋月报”亦大力宣传此事,鼓励百姓移民。王安石获新官职“河套安抚使”,带着苏轼和护卫营赴任。
刚至夏州,一位龙卫军连长送信过来,王安石打开看完后递给苏轼。
“子瞻,殿下最为看重棉花,此次分地后直接推广。”
苏轼看完信,说道:“这棉布的确不错,殿下若为给朝代增添一条财源,为何让‘四海贸易’卖得如此便宜,基本就是成本价。”
“兴许是为日后的土地改革做铺垫,我们做好殿下交代之事即可,往后之事,谁能知晓呢。”其实王安石内心颇为急切,渴望早日回到中原开展土地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