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紧急召开会议,商讨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方面,计划再从周边村落招募一些有基础竹编手艺的年轻村民,进行短期培训后加入生产队伍。
另一方面,对现有的生产流程进行优化,合理分配工作任务,让每个环节都能紧密衔接。
新招收的年轻村民们干劲十足,开始投身到竹编厂的生产中。
他们虽然经验不如老工匠们丰富,但胜在手脚麻利、头脑灵活。
在老工匠们的悉心指导下,进步的速度那叫一个快。
随着新订单的下达,为了确保竹子的稳定供应,厂里又增加了几个专门负责砍伐竹子、破开竹条的人。
同时间 ,不管是上河村下河村,还是秦家村 ,都再次开始了移植新的竹子去附近的山头 ,希望能够迅速的扩大竹林的生长面积。
为了激励工人们的积极性,竹编厂制定了一系列奖励措施。
对于按时完成高质量任务的工人,给予额外的奖金和荣誉证书。
对于在技术创新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更是给予重奖。
这一系列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工人们的干劲。
整个竹编厂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在生产过程中,工人们也没忘记对产品进行创新。
他们结合国外客户反馈的意见,在竹编制品的设计上融入更多国际流行元素。
同时,又保留了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比如,在竹根雕的造型上,增加了一些西方神话人物的形象。
在竹编制品的图案中,加入了一些现代抽象艺术的元素,让产品更具吸引力。
对外经济联络总局也加大了对两个竹编厂的支持力度。
不仅为他们提供了更多关于国际市场动态的信息,还协助他们解决了一些出口手续上的繁琐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竹编厂的名声越来越大。
吸引了不少国内媒体的关注,记者们纷纷前来采访。
将这两个小山村竹编厂的故事,传播到了全国各地。
这两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因为竹编制品,逐渐走向了世界的舞台。
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完美结合的典范,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无限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