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相互照顾,应该的

庆团圆 素衣凝香 1128 字 2个月前

李秀满吃疼,一边安慰着张晓红,一边从她的钳制中挣扎出来,问:“哪有虫子呀?”

“碗!碗里!碗里好多虫子!”张晓红指着桌子上的碗叫道。

李秀满奇怪地走过去,却见张晓红指着的那个碗,是一个盛着大酱的碗。

俗话说,“没有不吃大酱的东北人,也没有东北大酱做不了的菜”,大酱,是老东北的传统特色菜肴,几乎每家每户都做。

六十年代的老东北,冬天是几乎吃不到什么青菜的,吃的只有储存菜。

秋天的时候,大家伙会把白菜,土豆,萝卜等菜放在地窖里,储存过冬。

因为可以吃的食物又少又单调,大酱便成了调理滋味的首选之物。

虎林距离哈尔滨并不远,这里的饮食习惯与哈尔滨没有太大的差别。

只是因为地处农村,对于大酱的制作方法也就更加原始。

这边的农家制作大酱,叫做“盘酱”。每到腊月,就开始挑选颗粒饱满的黄豆,炒后碾碎,再加入开水,揉成面团放在火炕上,经过一段时日发酵,它便会慢慢变成酱引子。等到第二年的五月,再将烀好的黄豆和酱引子合在一起,放入水和大粒盐,下到缸里发酵。

然后就是捣缸,打开防雨的锅盖,解开蒙在缸上面的白布,使用酱耙子(一种木头棍子,下面是一块方形木块)搅和,目的是让其均匀发酵。

由于盐的多少,水分的掌握,和发酵时间、晾晒时间不同。每家每户的大酱咸淡,香味都不一样。

同时,也正是由于要经过一个发酵的过程,酱难免会有一股臭味,甚至也会生出蛆虫。

正如眼下这碗呈现出褐色的大酱里,就蠕动着几条白色的蛆虫。

“大酱里怎么会有虫子呀?为什么给我们吃这样的东西啊?”张晓红都快哭出来了。

张晓红家的条件好,她的母亲秦姨总是会买到各种各样的吃食,家里也几乎没有做过大酱。

自然不会理解大酱里为什么会有虫子,但是李秀满却习以为常。

她用筷子将大酱里的蛆挑出来,对张晓红说道:“发酵的大酱,有虫也是正常的。别说是大酱,就连米和面里的虫子都是正常的,不影响吃,而且还高蛋白呢!”

说着,她把筷子递给了张晓红:“给,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