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看不够,‘圣光’还手把手的教国内建造同样的工厂——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嘛。指明道路就可以省掉无谓的慌乱,还能省钱。
玻璃走廊建在厂房高处,离地大概五米左右。隔着玻璃窗可以清楚的看到一排机械手臂在生产线上灵活操作。
“这生产线上的工业机器人的数量比我们日本用的还要多。”
“这个.......好像是从德国进口的。”
“德国?”
浸淫制造业二三十年,藤田参观的很仔细。他熟知日本国内的现代化厂房水平,和眼下的二期厂对比,就发现......
这二期厂好像还更先进些。
陪同的日籍职员解释是有些设备来自德国,但他们也说不清是德国那家企业提供的。彼此验证消息,全都是‘听说’‘据说’‘传闻’。
“不对啊。”藤田纵观整条生产线,眉头皱成了‘川’字,“这厂区的机械手臂装的未免太多了,五千万美元只怕都不够。”
二期厂的封闭式厂区全长两公里,至少几百台自动化的机械手臂代替了工人的手工操作。超高的生产效率就来源于此。
别人不懂,但藤田却是行家。他只大概估算就得出这厂子先进是先进,但造价远超五千万美元,至少得翻倍。
总觉着哪里不对劲。
又有陪同者说了点知情内幕,“中方有十几家单位全程参与厂房建设,三井的技术人员只在开始亲手安装,后来只做指导。
有传闻说厂房建设后期发生了一些争执。因为‘圣光’要求用自己从‘德国’进口的工业机器人,当时三井是不同意的。
后来‘圣光’表示三期厂至少采购两千万美元的日方设备,三井才表示可以‘兼容’中方提供的工业机器人。
此外,这个厂的建设过程也很神奇。”
日籍职员说了些道听途说的消息。
现代工厂的厂房本身都是模块化的架子,搭建起来就好像堆积木般简单。难点是生产线的安装和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