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重要讲话

三国之谋伐 玩蛇怪 2859 字 3个月前

聘礼已经下了,秦家庄的人,也都纷纷开始搬迁到了青州。

毕竟乱世将至,各地豪强世家甚至底层百姓,都已经能够感觉得到变化。

治安开始变差,生活更加贫困,山贼强盗逐渐变多,世道不好,首先会从各地的治安与生活环境中体现出来。

在这乱世之中,能找到一个喜欢自己,并且自己也喜欢的女孩不容易。

年纪越大,也更希望有个家。

这样。

或许也会明白什么叫责任,什么叫负重前行。

看着远方的天空,陈暮心里想着。

......

......

乐安的海边如今密密麻麻,全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晒盐场。

不止是乐安,包括东莱的海边,同样是如此。

蓼城县,位于今山东省利津县南,也就是黄河的出海口,利津县在黄河北岸,而如今的蓼城县在黄河南岸,古今两县,南北对称。

自从汉孝康帝去世之后,陈暮就已经开始在青州布局。

首先是赚钱,以苏双张世平为代表的商业集团大力发展商业渠道,不仅与天南海北的各路商团都有交集,还有青州周边地区,各大世家、豪强、财团等等。

既然沟通了销售的门路渠道,那么大力发展商品也是必不可少。

之前青州主要出口粮食为主,但随着战乱将近,粮食作为储备物资,必须减少出口,那下一步当然就得发展取代粮食得商品出来。

古代最赚钱的生意是什么?

粮草和盐铁。

民以食为天,所以食物是首位。

而盐同样是不可缺少的东西,所以是次位。

汉朝百姓用盐以井盐、池盐为主,海盐需要用水煮,春秋齐国时虽然靠海盐富强一时。

但那是因为春秋时整个中国的人口也就那么一千万人不到,各国的井盐加上齐国的海盐,产量低可以满足需求。

到了汉朝大一统,人口剧增,海盐的低产量就没有意义,所以汉朝就开始大量发掘井盐、池盐等。

只是相比于明朝以后,食盐依旧紧缺,如果能够大量生产食盐,将为青州带来巨大财富。

毕竟食物是生活必需品,盐同样也是。

陈暮用宋朝才会出现,明朝才会普及的晒盐法,在山东沿海边境大量铸造盐田,经过今年一年的努力,收获了大量粗盐,成吨的白色有杂质的盐块被送入海边仓库。

这些盐块取出来后,后面的工序其实就跟井盐和池盐的工序差不多,都要通过水煮,过滤等方式,去除杂质,变成精盐。

也许有人说,既然这么麻烦,为什么不直接搞井盐池盐,岂不是少了一道工序?

但先不说山东本身就不产井盐池盐,没有这方面的资源,单说海水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东西。

做海盐耗费的只有人工成本和粮食成本,汉末天灾人祸不断,无数人流离失所,只要给口饭吃,根本不缺工人。

所以哪怕多一道工序,海盐依旧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陈暮陪着罗敷去乐安看了海,就让秦家人送她回了临淄,接着在荀彧氏仪孙绍简雍孙乾等人的陪同下,视察了东莱郡的盐田情况。

在汉孝康帝驾崩之前,陈暮就已经在青州做了实验盐田,先检验晒盐法是否真的有效。

毕竟相隔千年,谁也说不好这中间会不会有什么差距。

不过经过实验,晒盐法肯定是有效的。

区别只是在于因为工业水平较低,制取方法没有后世那么快。

可能从晒盐到出粗盐,需要长达一个月的时间。

中间如果遇到下雨天气,还得把盐水引入盐田旁边的蓄水池里躲雨,等雨过后再用虹吸效应引回盐池,很麻烦。

所以在初平元年,也就是今年一整年中,整个乐安与东莱二郡靠海,都开始进行食盐屯田。

现在看来,取得来显著效果。

这也正常。

往后推两千年前,我国海盐的主要来源,就是来自于山东。

往前推八百年,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称霸的时候,就是靠着海盐富甲天下。

现在陈暮不过是承上启下而已,不算创新,顶多算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一点后人的智慧而已,并不算什么科技进步工业革命之类的玩意儿。

“我这句话,你要记录下来。要想富,先修路。我青州山脊不算多,多丘陵和平原,大路和主道也还算好修建,盐做出来,是要给青州百姓用,同时还要卖去别的地方,路不好,就是耽误销量,你们明白了吗?”

陈暮身边人环绕,发表着重要讲话。

氏仪作为合格的秘书,立即动笔在一旁记录起来。

孙绍简雍孙乾等人听的频频点头,表示已经记在心里,以后会办。

荀彧听了之后,提出意见道:“尚书令,修路是一件大工程,青州是否有足够的钱来修路呢?”

陈暮笑着摇摇头:“没有。”

“那......”

“所以饭要一口一口吃,步要一步一步迈。”

陈暮缓缓说道:“今年各地盐田产量都还不错,先用来平抑青州盐价,满足百姓需求,然后扩大生产,再拿出来卖钱,有钱,才能修路。”

荀彧若有所思地道:“老子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很多事情都不能做得太粗暴,力道太大,或者步子迈得太大,容易伤到自己,说的是不是这个道理?”

“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