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爷和张奶奶认真地传授着手艺,年轻人们也学得很刻苦。
然而,在发展传统手艺的过程中,困难接踵而至。
首先是原材料的采购问题,打铁需要大量的铁料,编织需要各种优质的竹材和布料,而这些原材料的价格并不便宜,且供应也不稳定。
王大山为了解决原材料问题,亲自跑了一趟县城。
他四处打听,找到了几家愿意与村子合作的供应商。
但在与供应商洽谈的过程中,对方提出的价格让王大山有些为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老板,您看能不能再便宜点?咱们村是小本经营,实在是经不起这么高的价格啊。”
王大山诚恳地说道。
供应商摇了摇头:“不行啊,这已经是最低价了。现在原材料都紧张,要不是看在你们是长期合作的份上,这个价格我都不乐意给呢。”
王大山并没有放弃,他耐心地向供应商介绍村子的发展规划和前景,希望能够打动对方。
经过一番艰苦的谈判,供应商终于同意在价格上做出一些让步。
解决了原材料问题,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由于缺乏市场推广经验,传统手艺产品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
看着仓库里堆积如山的编织品和打铁制品,王大山心急如焚。
“这可怎么办呢?总不能让大家的心血都白费了吧。”
王大山在村委会里来回踱步,自言自语道。
这时,负责旅游接待的刘婶走进来,看到王大山焦急的样子,问道:“大山,咋了?遇到啥难题了?”
王大山把产品销售的问题告诉了刘婶。
刘婶听后,想了想,说:“大山,我有个主意。咱们不是有很多游客来村里旅游吗?咱们可以在农家乐和旅游景点设立销售点,把这些产品展示给游客看,说不定他们会感兴趣呢。”
王大山听后,眼前一亮:“刘婶,您这主意太棒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咱们还可以给游客们介绍这些产品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让他们更了解咱们村的传统手艺。”
于是,王大山立刻组织人员在各个农家乐和旅游景点设立了销售点。
同时,他还安排了一些年轻人担任讲解员,向游客们介绍传统手艺产品。
这一招果然奏效,游客们对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传统手艺产品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纷纷购买,一时间,销售点前热闹非凡。
“这个编织的篮子真好看,我要带回去给我妈。”
一位年轻的女游客说道。
“这打铁的农具做得真精致,一看就是手工打造的,我买一个回去当装饰品。”
一位中年男子也说道。
看到产品销售情况逐渐好转,王大山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