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文教渐兴

所以啊,那些不录北方学子的考官们,复阅后也不录的人,不就是在打老朱的脸嘛,明晃晃告诉你,你明朝的教育水平还没元朝的教育水平高…】

<南方文人势力一直存在,是消除不掉的,最后大明也是亡在这些手中>

<朱允炆的水平真菜,怨不得北方都跟燕王混了[捂脸]>

<对嘛,那时候科举的都是新一批儒子,与明初那些旧元臣子可不同[吃瓜]>

<其实想想这事不是那么好解决的,古人重乡,当官的要是都是从一个地方出来的,那肯定是都维护这个地方,这样不就形成了利益链>

<所以那些人都是自寻死路,老朱要是再年轻些,顾虑少些,这些人都是诛九族的料>

[元世祖忽必烈:嗯…]

[明洪武二十九年朱棣:大侄子又有什么骚操作?]

[宋太祖赵匡胤:乡党该重视起来了]

[秦始皇帝嬴政:官吏被各地家族掌握,朝中起党争,作为经济重心的南方又收不到税,此不得不令人细究]

【这时候,就得替老朱叫冤了。北方历经多年战乱,社会不稳定,经济文化也受到了重创。

老朱对此感到十分忧心,根据《明史记事本末》记载:上曰:“地有南北,民无二心。德以化君子,威以制小人,不因乎地也。”

老朱对待南北地区是一视同仁。

根据《明史》记载:“初,以北方丧乱之馀,人鲜知学,遣国子生林伯云等三百六十六人分教各郡。后乃推及他省,择其壮岁能文者为教谕等官。”

老朱担心北方官学没有教师教学,学生学业会因此荒废。于是便选了366位国子监生去北方支教。后又命令大明御史台和吏部分别从国子监和南方学官中选调,还从民间也选拔一些有学行的儒士,不拘人数名额。选上后免除家中赋税徭役,用此来鼓励学官儒士们到北方去支教,改变那里的文化教育落后面貌。

也因此北方缺老师的现象暂时得到解决。

后来,又有人在老朱面前说:“北方学校没书可读。”

老朱又下令,由大明礼部出面,颁行书籍于北方学校,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送书下乡”。书籍断货了,洪武大帝就让人去福建采购,再送往北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既然讲到这里,再多说一点,不仅是北方,洪武大帝对边远地区的文教也很关心,不断下令督促驻守边地的军卫机构与各地方衙门兴办官学。一些十分偏远的边地还有少数民族地区也开始发展起了当地的官方教育。

洪武大帝还曾说:“边夷设学,姑以导其向善耳,免其贡”。可见,对其文教是有多看重了。

洪武大帝他真的,我哭死,为南北弥合做了好多实事。比某些只顾自己利益的官员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