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兖州变故,刘备连横青徐

“使君可立即去信给陶谦,让他准备接受接受十万饥民。”

“同时调回子义,护送十万饥民南下!”

“再去信琅琊国臧霸,有敢劫掠者,便是跟整个青州为敌!”

陶谦的目的,郑平很清楚。

什么钱粮运输损耗大,都是借口。

陶谦是想将这十万饥民安置在东海国,不仅能增加大量的人口,也能助陶谦平衡徐州的各方势力。

但陶谦的这个述求,对刘备而言并没有损害。

相反。

这十万饥民南下安置在东海郡,不仅能增强青徐之间的联系,也能将刘备的名声传到徐州。

在郑平的整个天下大势的谋划中,这样的部署是有利无害的。

若陶谦能更豪气一点,安置个二十万饥民,就更妙了。

天下纷争不断。

不论是幽州、冀州,还是兖州、豫州,几乎都是州牧刺史跟各郡的太守国相不和。

这些野心家之间,势必都得刀枪比一比才行。

唯有徐州在未来两年相对安稳一些。

将饥民安置在东海国,有陶谦的许诺和东海糜氏的存在,让这些饥民勉强吃饱是没问题的。

至于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水平.

乱世之中,能活命就已经是奢望了。

想要安居乐业,唯有青州钱粮富足、刘备立足天下之日。

仔细斟酌了郑平的计略,刘备凝声道:“既然陶使君主动请求将十万饥民安置在东海国,想必陶使君能有足够的钱粮。”

“这事可以允诺!”

“可惜啊,若其他州也能有这个想法,就不用运粮来青州了。”

郑平淡然一笑:“使君,切勿有这般想法。陶使君主动将这十万饥民安置在东海国,跟糜子仲是息息相关的。”

刘备一愣:“子仲?这又是为何?”

郑平轻笑:“使君是否还记得,糜子仲上回仗义相助,使君回馈了《汜胜之书》《四民月令》和《曲辕犁》。”

“这东海国也屡遭黄巾破坏,地广人稀,有大量的无主荒地。”

“赠糜子仲《汜胜之书》《四民月令》还是《曲辕犁》,本就是希望糜子仲来年能获得大丰收。”

“陶使君亦是逐利之人,既然有增加作物产量的方式,那么自然就不肯错过。”

“但不论是《汜胜之书》还是《四民月令》,目前都不适合单个的田户,而更适合拥有大量田户、耕牛的世家豪族,以及用于官府屯田。”

“陶使君想用这十万饥民在东海国屯田,如此一来,陶使君来年就能获得更多的粮食充盈府库。”

刘备会意:“虽然屯田民比一般的田户赋税更重,但当前唯有先解决饥民的温饱,才能再谈其他的。”

“只是我先前已经有了承诺,如今再驱饥民入东海国,他们如何能信我?”

郑平笑道:“此事不难,青州天寒,徐州相对温和,可优先呼吁家中房屋破败的前往东海国。若是愿去的,官府会赠御寒衣物。”

“如此一来,也能暂时解决御寒衣物不足的困难。”

“同时承诺这些南下的饥民,使君也会来东海国走访,若饥民在东海国不能温饱,最多一年,使君会将他们接回青州。”

“使君要谨记,我们只是承诺陶使君将青州饥民安置在东海国,但并不意味着这些青州的饥民使君就不能管了。”

“倘若这些青州饥民在东海国过得不好,使君就有权将其接回青州!”

刘备仔细揣摩郑平的话:“原来如此,相当于这些青州饥民只是我暂借给陶使君的,但陶使君会同意吗?”

郑平哈哈一笑:“陶使君怎么会不同意?他要这些饥民是为了赚取更多的粮食,若饥民不满就会滋生叛乱之心,这个时候陶使君将不满的饥民送回青州。”

“不仅不会让使君对饥民失信,陶使君也能避免饥民叛乱的隐患。”

“而使君和陶使君也能因此而缔结同盟情谊,他日一方有难,另一方也能出钱粮兵马帮衬。”

“皆大欢喜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刘备恍然大悟:“显谋妙计啊!如此一来,兖州变故平添的风险,也能借徐州之力稳住了。”

郑平点头:“但此事还得使君亲自跟陶谦见一面,利弊权衡,各取所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