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呵呵--是这样的,方才(此处省略千字)为夫叫他你和茶肆的进京的胡人商量好,到了京城便去热闹处演几场好戏。先让胡人将身上挎得的胡琴到京城最热闹的几处集市去叫卖,卖价1千两纹银。然后为夫让这王梵志伴作买家去买下这胡琴,并说能谈的一手好琴,就说这胡琴乃是天山雪松所制,能在他手中弹奏出天籁之音,引得天女下凡,若是围观者不信,便到东寺勾栏院去听琴。如此,京城必然为之轰动,得到消息的人便会蜂拥至勾栏院听他弹琴,以证传言,一飨耳福。这样,他再把身上的诗集现场吟诵,如此一番,这王梵志便能一夜而红,京城达官显贵、文人骚客、学生士子到寻常百姓都能知道他的名字了。世民,为师这个主意可好?呵呵!”
“呵呵呵呵----”小李世民听完尚未反应过来,倒是柴绍和仲坚、王黛、出尘等人全都轰然大笑起来。
“陛--公子,他用此法成名,岂止在京城,恐至天下有名了?只是,他这诗作的也真够---唉!怎么说呢?感觉忒怪了些,恐传的也不是好话。”柴绍说道,就是他也不能接受王梵志的那种所谓的诗。总觉缺乏意境和回味,如同喝下一杯白开水!无味!
“此人作诗独成一派,也是难得。不过此人却是有大才的。好了,谜底揭晓了,世民回屋睡觉了。”杨二往外赶着众人。柴绍听了忙拉着小李世民,连同仲坚一道退出了杨二的房间。
三天之后,这一行人便到了南郑城外了,远远便看见身穿便服的弟弟汉王杨谅和薛万春、尚师徒、新文礼几人在城门外搭设的一个简易棚下站着。这是早有军情处的干探将杨二即将微服抵达南郑城的消息报给了杨谅和薛万春等。这些人不敢怠慢了,相约在城外专门搭建的棚子下等候着。远远便看到了杨二的车仗徐徐走来,众人便都迎了上去。
车仗靠近后,杨二从车上搀扶着王黛下车,然后与众人相见。虽是君臣有别,但大家此时都身着便服,为不惊扰来往百姓,杨二便上前阻止了众人的大礼参拜,简单寒暄几句之后,杨二一行便随众人一道步行往城里走去。
来到城门前,杨二抬头观望着这座大城,不禁颇有感慨:“本公子这一路自入汉中地界便没见过一座大城,不想这南郑城竟修的如此高大雄伟。虽比京城略逊,但可堪比东都洛阳般了。”
“二哥,这南郑城原本便是这样,小弟自来此之后也仅是简单修缮过。自汉朝起便有“得南郑便得汉中”的说法,足见历朝都极为看重此地,故将这城墙修的如此高大雄壮,小弟就请兄长登城楼一望,一览南郑风景。”杨谅轻声说着。
“好!为兄正要登高一望,好好看看这座古城。”杨二说完,便带着众人进到门内,转身顺着一侧的石阶往城楼上走去。
这南郑城墙高足有10丈以上,这在古代就是典型的高大建筑,从城楼上往四周看去,周围山川、河流、房屋、田地、森林净收眼底;空气极度纯净,透着清香。杨二不由深吸了一口,再抬头望天,天空在一片净蓝中镶嵌着朵朵白云,犹如蔚蓝的大海中泛起的片片洁白的浪花。甚至看到了一队从云层中冲出的人字形雁阵,正往南方飞去。可能是这许多时日都是在逼仄马车上渡过,现在突然间眼界开朗,使得杨二心情大好。又见这南郑城选址北靠高山,东临大河,南面却又一马平川,颇合上乘风水格局之说,不禁问道:“这西北山脉可有名?远望并不甚高大,却是云蒸雾罩的如同仙境般。”
“二哥,那处山峰便是定军山,此山便是蜀汉丞相诸葛孔明埋身之地,山中建有其庙宇祠堂,今日天好又恰逢诸葛诞辰,故前往拜祭之人颇多,想那云雾便是燃放香蜡钱纸的烟尘吧!”杨谅看着远处的山峦答道。
“哦?那里是定军山。”杨二听了不由一怔,脑海中顿时想起自己熟知的诸葛亮数度北伐,最后因劳累病死五丈原,后葬于定军山的故事。同时,脑海中更是浮现出一句歌颂诸葛亮的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不由一时兴起,脱口将全诗念出:
“丞相祠堂何处寻?南郑城北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二哥念得好诗啊!”杨谅一旁听了不禁大声叫好着。
“好!好!好!好一个“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语道尽诸葛武侯平生憾事,也让后世之人为之唏嘘不已!”小李世民在杨二身前也是大声叫好着,并多加了一句对老师所念诗作的点睛评点,惹得众人全都点头赞叹。出尘更是在身后反复默念了两回,仿佛是要将这首诗牢牢的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