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决赛前轶事

备战决赛的这几天,对于中国队来说总算是有一个好消息。

那就是凌云可以参加球队合练了,这让赵安云在内心庆幸不已。

毕竟中国队的进攻战术很大程度都要依托凌云在前场的串联和组织,然而他的玻璃人体质对于球队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定时炸弹。

他一旦缺阵,中国队在进攻上的选择就窄了许多,只能蹲坑大脚打防反。

现在有他归队,同时在场上能担当扫荡型单后腰的陈懿延解禁复出,这对于中国队的中场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

对于国奥队来说,过去在各大体育媒体的战术视角下,往往将目光集中在有苏郁领衔的后防线上。

这条后防线上的每个人都特点鲜明,个人能力不俗的同时又嵌套互补,一经成型就让人眼前一亮。

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国奥队星味并不浓重的中场组合,也隐隐有形成铁三角的势头。

凌云,技术组织型前腰,个人突破,短传渗透的能力实属一流,唯二的缺点是绝对速度偏慢和伤病太多。

彭俊浩,出球组织型后腰,视野开阔,长传精准,同时有一定持球摆脱,后场推进能力的他经常串联起由后向前的疏导工作。

陈懿延,出了名的铁肺,国奥队中场均跑动仅次于苏郁的人,防守硬朗,覆盖面宽阔。

从宋戎退役后,中国足坛就再也没有涌现出像陈懿延这样有铁腰潜质的人,国家队主帅徐晋之,也早早就将他列入考察名单。

这样一个紧密贴合的中场,也是中国队能在第一场小组赛中面对巴西队而不完全落入下风的保证。

而中国队的前场,反而是不尽人意的。

看似个人能力出色,素有天才前锋名号的前场三人组,却恰恰是最不来电的。

担当支点前锋的刘景翼还稍好一些,而何羡和艾克拜尔两个分列两条边路的边锋几乎很难存在什么联系。

赵安云构想中的国奥三叉戟其实一直不曾成型,这个问题几乎是在古米雷斯时期就存在了。

但这俩人特点太过突出,任何主教练都不可能弃用其中一个,所以这个问题就搁置下来。

以前有凌云担当前场司令官分配球权,串联组织时,两条边路还运行正常,而一旦失去凌云,两个持球型的边锋连正常跑位都迷茫了,只得靠苏郁拉到中场,强行运转起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