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轩站在实验室中央,沉默片刻。他的脑海中已经开始飞快运转,这或许是目前最有希望的方向。尽管技术还不成熟,但火星上的特殊环境确实需要一种全新的材料才能长时间应对昼夜温差的巨大变化。
“立刻启动这方面的研究,联系材料科学团队,我们没有时间等待市场技术成熟。”谢轩最终做出决定,目光中透出不容置疑的坚定。
接下来的几个月,谢轩公司进入了高度紧张的研发阶段。材料科学团队日夜奋战,针对火星极端温差的需求,进行了数百次实验,逐渐筛选出几种可能的自修复材料。每次材料的改进都伴随着实验数据的不断调整,失败、修正、再测试,成为实验室中的日常。
王昊和团队在模拟火星环境的实验舱中,重复着设备测试。他们时而因为小小的进展欣喜,时而又因反复失败而感到沮丧。每当设备在模拟火星风暴中被压倒或由于温差产生裂缝时,团队的士气都会受到打击。
然而,谢轩从未表现出急躁或动摇。每一次失败的数据汇报后,他都会亲自前往实验室,耐心地与团队讨论问题,并不断提出新的解决方案。随着一次次实验失败,谢轩比团队中的任何人都要更冷静和坚定。
“继续下去,我们需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谢轩一边分析数据,一边鼓励团队,“如果我们放弃了,那么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
在谢轩的坚持和鼓励下,材料团队最终取得了突破。他们研发出了一种具备自我修复功能的新型复合材料,这种材料不仅能够在高温下保持强度,还可以在极寒条件下自动修复表面裂痕。这一进展大大提升了设备在火星上长期工作的稳定性。
新材料的研发成功让团队士气大振,实验进入了最后的全面测试阶段。谢轩团队利用模拟火星的实验舱,对新设备进行了为期数周的极限测试。模拟火星昼夜温差、沙尘暴等极端天气,设备在这样的环境中持续运作,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谢轩站在实验室的玻璃窗前,看着设备在模拟舱中顺利工作。他轻轻点了点头,心中那紧绷的弦终于稍稍松开。
“设备的运作非常稳定,可以说我们成功了。”王昊带着明显的兴奋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