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莫罗的集团军驻扎在莱茵河以东的许宁根,其中心向北沿奎希河延伸至兰道附近,左翼则向西延伸至萨尔布吕肯;儒尔当的集团军则占据了莱茵河西岸,其范围南至纳黑河,然后向西南方向直抵圣文德尔。
等到儒尔当在杜塞尔多夫附近的行动能引起北方奥地利人的注意,莫罗便可从新布里萨克、凯尔和许宁根越过莱茵河,入侵巴登、围攻或占领曼海姆,进而征服施瓦本和巴伐利亚。
毫无疑问,莫罗的最终目标是维也纳;而儒尔当在仲夏的时候理论上应该已经占领了弗兰肯(法兰克尼亚)的大部分地区,他将转向南方,成为莫罗向哈布斯堡首都挺进的后防线。
此外,位于阿尔卑斯山与地中海之间的法国意大利军团,将承担德意志战场的侧翼,掩护上下莱茵集团的责任。
早在军事方案拟定的时候,那位法国的军事策划者就计算出,前往维也纳的最佳路线是通过德意志,而非意大利。
基于此,他们将大部分兵力,尤其是精锐部队,集中在长期以来被法国人和神圣罗马帝国视为两国政治之间主要障碍的莱茵河。军队占领了对岸便可以控制渡口的通道。
为此,在卡尔诺的方案中,为德意志战场准备了20多万兵力和3百多门火炮。与此同时,巴黎仅给予了法属意大利军团3.7万人和60门老式火炮,去对抗拥有着5万兵力的奥地利与撒丁王国的联军,便是这1进攻理念的深刻体现。
至于瑞士,卡尔诺和他那卑劣的继承者安德鲁,都表现的很理智,从没打算以这个贫瘠的山地之国,作为进军奥地利的跳板。
基于上述情况,卡尔的军事顾问贝勒加德伯爵曾派人前往莱茵兰与斯特拉斯堡1带调查过。证实了投诚者马丁内兹所说的,并非虚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然,由于安德鲁介入,上下莱茵集团军的两位指挥官人选,从最初的莫罗、儒尔当,最终被佩里尼翁、索汉所取代。
此外,下莱茵集团军的进攻重点,却是在为鲁尔公国开疆辟土;而上莱茵集团军进攻步伐,再度止步于距离莱茵河30公里内的海德堡。依照情报部门的消息,那是法国人在莱茵河对岸的兰道,等候像巴登、符腾堡与黑森等这类“德意志叛徒”前去和谈。
……
从维也纳赶赴德意志前线的时候,卡尔大公乘坐的4轮马车在经过维尔茨堡附近,因为马匹遭遇1群猎犬而忽然受惊,导致车厢翻滚,将猝不及防的卡尔大公压在了车厢下面。
万幸的是,当这位德意志联军总司令被部下救出来后,经医生检查身体并无大碍,不过是少许擦伤罢了。然而当天维尔茨堡1带正下着冻雨,还挂起了寒风,仅有1身单衣的卡尔大公就在这场寒风冻雨中待了78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