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克拉科夫的城市的火光如同白昼。等到天明之后,浓烟滚滚开始淹盖着整座城市上空,它们在教堂的圆屋顶上空袅袅升起。烧毁的天主教堂的框架,如同黑色的幽灵,焦黑一片。
在清晨五点半,后知后觉的奥地利军警,最终确定了波兰突击队的隐藏地点,就是中心广场附近的一座废弃旅店里面,千余名奥军士兵在5门火炮的掩护下,向旅店的波兰守军发动了最后的进攻。
然而,等待奥地利人的,同样是一连串的爆炸,那是雷德斯组已在此安置了5个爆炸装置,专门用于招呼侵略者。
就在废弃旅店响起爆炸声的时候,东布罗夫斯基上尉已经带着幸存的突击队队员,再度借助国王密道胜利凯旋,度过维斯瓦河,顺利回到了军营。
整个行动中,突击队的损失极大,212名队员仅有105人活着回来,三分之一的士兵身上还“挂了彩”。
毫无疑问的,上述的一切牺牲都是值得的。
事后奥地利人统计,这场爆发于凌晨,仅持续几个小时的突袭行动,奥属喀尔巴阡兵团就伤亡了700多人。双方战损比例超过了1:7。
当然,奥地利士兵的伤亡并非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奥地利兵团损失了80%以上的谷物、草料与面粉,以及差不多一半的火药。
不仅如此,还有1百多匹战马葬身于火海,相当2个匈牙利骑兵中队的骑手们不得不放弃战马,继而从骑兵变成步兵。
所有的物质损失,会直接导致现有的1.5万奥地利士兵及千余匹战马,在3天后开始饿肚子;而5天之后,奥地利军队将严重缺乏弹药。也许在未来,奥地利士兵就只能使用刺刀,同波兰民兵的大镰刀,进行硬碰硬的对抗。
上午,在收到军队的全部损失报告后,霍茨男爵中将第一时间招来军需官与当值军官,痛骂了一顿。
不过这一切也无济于事了,现在的奥军指挥官不得不在三个选项中,做出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
要么继续北上,主动寻找与进攻波兰军队,拼死赢得一场胜利;要么不顾军心涣散的危险,继续留守克拉科夫,等候援军到来;要么,承认围剿波兰叛匪的失败,主动收拢全部兵团各部,继而将部队撤离到喀尔巴阡山南麓,准备重整旗鼓,来日再战。
尽管霍茨非常愿意选择第一项,但他非常清楚一个事实,在弹药与军需异常匮乏的前提下,继续发动进攻,无异于属于自取灭亡;
坚守克拉科夫的做法,看上去比较稳妥。那是城中三分之一房屋与仓库尽管都遭到烈火的摧毁,物资损失极大,然而奥地利士兵依然可以坚持城池至少三周的时间。唯一的考虑,就是维也纳方面能不能北上派来援兵。
毕竟,法国人指挥的大半个欧洲,数十万大军正在围攻哈布斯堡帝国,弗兰茨二世皇帝和帝国枢密院已无力,再抽调兵力来救援无能的喀尔巴阡兵团;
基于此,霍茨唯一的正确抉择,就是将喀尔巴阡兵团的全部主力,尽可能多的带回斯洛伐克境内,抵御未来波兰人的大反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