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世界的尽头

伊斯特里亚 王崊清 3764 字 3个月前

***

那些将领毫不犹豫地离开了,只有赫费斯提翁和一支小队留了下来,他宣誓继续保护亚历山大夫妇。他们一行人换上了当地人的行头,伪装成迁徙的旅人,继续向东,深入到摩揭陀的疆域。

那时,罗克珊娜已有身孕,很难继续前进,他们便打算在她生产以后再继续赶路;战马“牛头”因衰老离世,他们把它葬在里拉詹河畔[11]的乌鲁维拉[12],并打算停下休息,看到那里有人正在供奉一棵圣树,他们离近后发现那也是一棵无花果树,便摘了果子交给赫费斯提翁,托付他先一步回到巴比伦,把这棵树的种子交给幼发拉底河入海口处,守护圣树的村民们,把这来自世界尽头的种子种下去,让它们的后代繁衍生息,作为替换未来世界树的继任者。

小主,

罗克珊娜还嘱托赫费斯提翁,让他告知她的妹妹接替她继承大祭司的职位,并让他提醒她妹妹,把曾教给她的那关于密特拉到来以后要说的话记牢。

除此以外,亚历山大还手谕了一封告知信,拖赫费斯提翁交给早在他追击贝苏斯以前就已选择镇守后方,现在正在埃克巴坦那的帕曼纽,告知他自己已经放弃了马其顿的王位,并选好了继承这个庞大帝国的人——那个人的名字被附在了信的结尾处,他希望作为帝国主帅的帕曼纽能够对这个继承者给予支持和拥护。

***

赫费斯提翁挥泪与亚历山大告别,踏上了回程的路。

没有人知道当时亚历山大在信上写的究竟是谁,但当这封信被交至帕曼纽处不久,帕曼纽与他的儿子菲罗塔斯就被人双双刺死。没有人知道谁是这背后的主谋,因为刺客黑色克利图斯不久也暴毙而亡。

紧接着,对信内容唯一知情的赫费斯提翁也突然病逝。在那之后不久,从巴比伦就传来了亚历山大死亡的消息,然后是失去保护的波斯太后西绪甘碧丝被伪装成了自杀,死在皇宫之中,她的孙女帕瑞萨娣丝则在那之后失踪,再也没有人见过她。

远在马其顿的安提帕特和奥林匹亚丝得到的消息是亚历山大在巴比伦因病逝,但他的尸首已经在将军们的抢夺中没了踪迹。

很快,帝国开始分崩离析,陷入到无尽的争斗与战乱之中。

***

亚历山大与罗克珊娜并不知道这些事情,他们在孩子出生后,继续向东,到达了恒河窦[13]海的海岸。但当地的人却告诉他们,他们完全走错了方向,如果继续向东行进,就会发现在印度的东面,还是一片没有尽头的大陆。

到此时,两个人才彻底放弃了这个不实的梦想,并决定回到那个曾让他们流连徜徉的宁静田野去,在那里买一块土地,盖一座房子,男人砍柴,女人织布,过最悠然恬淡的普通人的生活。

当他们回到巴克特利亚的村庄,就给自己取了新的化名。男人叫乌拉赫斯,女人叫伊南娜,而他们的孩子就是伊奥斯·卡夫索。

[1] Zend,是琐罗亚斯德教的一个技术术语,是指《阿维斯陀》文本的注解,释义,评论和翻译

[2] Bessus或Bessos,?-前329年,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巴克特里亚总督,出身波斯贵族,大流士三世的亲戚

[3] Aria,是一个阿契美尼德地区,以今阿富汗西部的赫拉特市为中心

[4] Drangiana,是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历史区域和行政区划,该地区包括Hamun湖周围的领土,伊朗-阿富汗边境内流盆地Sistan的湿地,以及位于现在阿富汗西南部地区的主要流域赫尔曼德河

[5]古波斯语:Suguda-或 Sogdiana,古称或译栗弋、窣利、索格特,为中亚古代民族,华人称之为昭武九姓、九姓胡,粟特原本生活在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善河流域,通称索格底亚那(Sogdiana)

[6] Jaxartes,即锡尔河(英语:Syr Darya),是中亚着名内流河,发源于天山山脉

[7]古希腊语:?ωξ?νη;古波斯语:Roshanak,萝莎娜可,意为“闪耀的小星”,或者“光亮”,现代史学认为当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夺下一个粟特岩山的要塞后俘虏了她,随后于公元前327年或前328年与亚历山大大帝结婚,成为亚历山大的第一位王后

[8]也译彭加(波斯语:panj-āb,英语化成Punjab),旁指印度河中上游众多支流的一带地区,在下游众支流合一的沿岸地区通常不算作旁遮普

[9] Porus,是一位古印度国王,其领土横跨印度次大陆旁遮普地区的杰赫勒姆河(Hydaspes)和奇纳布河(Acesines)之间的地区

[10] Vipas或Hyphasis,即比亚斯河,是印度的河流,位于该国北部,发源自喜马偕尔邦喜马拉雅山脉比尔本贾尔岭

[11] Lilajan,是一条流经印度贾坎德邦和比哈尔邦查特拉和格雅地区的河流,它也被称为Nilanjan河,Niranjana河或Falgu古河,在获得启蒙之前,悉达多·乔达摩王子在河岸上练习了六年

[12] Uruwela,即菩提伽耶,据说是乔达摩佛陀在后来被称为菩提树下获得启蒙(巴利语:bodhi)的地方

[13] Sinus Gangeticus,即孟加拉国湾,在古印度经文中,这个水体可能被称为Mahodadhi,但在古代地图中则被称为恒河窦,意思是“恒河的海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