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有关韩娥的遗迹(1)

仅仅从资料上获得一些信息显然是不够的,历史研究往往必须得到实物的佐证,才能真正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一、新都木兰寺的传说

明神宗万历年间,新都马韩两姓族人,念及韩娥荣耀一生,倡议建寺庙以示纪念。新都父老群起响应。

六月的一天,晴空万里。马韩两家族人和新都长老出了南关,向赤岸山而去。赤岸山附近有座黄牛山,其形似黄牛,头东尾西,相传每到初秋晨昏,微风吹拂,可闻牛鸣,因此得名。众人绕过黄牛山,爬上赤岸山。这里是平原与丘陵的交界处,高约一百八十丈,是新都的制高点。众人向北看去,新都尽收眼底;向南远眺,成都清晰可见;俯瞰山下,毗河与沟渠环绕,山水与绿洲交融;众人再向西眺望,但见成都第一峰西岭雪山庙基岭矗立天际,洁白晶莹,银光灿烂,秀美壮观。

这时,一位马家的后生指着远方的空中,惊喜地大叫起来:“海市蜃楼!海市蜃楼!”众人顺着后生的手指望过去,但见山峰、船舶、楼台、亭阁、集市、庙宇等出现在远方的天空中。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幻景,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赤岸山地区气温的反常分布是蜃景形成的气象条件。所以站在赤岸山上偶尔会看到海市蜃楼这样的景象。

马家后生于是大声道:“这赤岸山确实风景秀丽,是可高瞻远眺的风水宝地。我们就在赤岸山顶,为太祖母韩娥建庙立祠吧。”众人皆表赞同。

于是,新都父老筹资开始建寺。此时,有位瘸腿和尚来到赤岸山,他叫众人在山顶打井。奇怪的是,明明打在泉眼上,却一滴水也没见着。正当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那瘸腿和尚却忽然唱起了歌:

二月初二,众仙聚齐;天从人愿,木兰盛会。

人们正在惊异时,那瘸腿和尚却突然间不见了。众人继续挖土伐木,积极筹备建庙,但是,建庙的木材却差了很多。马韩两家的族长十分焦急。一个老和尚愿为建庙化缘。

数月后,他化缘经过云顶山脚下时,一个瘸腿老头儿拿出一个大饼递给他,道:“大师,看你一脸倦态,想必是长途辛劳跋涉,吃了大饼休息片刻再走吧。”老和尚接过大饼,边走边吃道:“贫僧还有大事要办,不敢稍有懈怠啊!”

瘸腿老头儿跟上来,看着老和尚的眼睛问道:“看你如此忧心忡忡,定有什么心事吧?”老和尚叹息道:“不瞒老丈,马韩后人为蜀中木兰韩娥修庙,现在所需木材和石材尚无着落。贫僧答应为其奔走化缘,如今化得木材寥寥无几,怎不忧心焦急呢!”

瘸腿老头儿笑道:“如果你能陪我聊聊民间疾苦,那么二月初二那天早晨,赤岸山上就有建庙所需的木材和石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