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大小法

北宋大法官 南希北庆 2242 字 2个月前

司马光道:“可为君分忧,也得量力而行。”

“二位莫要再争了。”

赵顼见他们两个又吵了起来,赶紧制止,目光一扫,思索片刻后,方道:“朕以为富公和王学士都说的有道理。

立法乃是国家大事,事关每一个人,朝廷必须要慎重、庄重、严肃的对待。

但要说请名士来修,朕倒也不太赞成,这修法之人不但需要充足的律法知识,而且还得有丰富的断案经验,与名望倒是没有太大关系。”

富弼这么建议,只是为了减少阻碍,道:“那依陛下的意思是?”

赵顼故作沉吟,道:“正好我朝官员不是三年一次轮换吗?何不在那轮换之际,从全国各地安排一批司法官员来京,与朝中大臣组建成一个立法会,专门立法。”

立法会?

大家不由得眼中一亮。

但马上也反应过来,这皇帝是在防着我们啊!

这么组织的话,这立法会是流动性组织,每一次人都不一样,宰相也无法控制这权力。

皇帝肯定是占优势。

但这也完全符合祖宗之法。

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他们也不是不能接受,只要不是皇帝说了算就行。

王安石道:“这会不会过于繁琐?”

他认为朝廷人浮于事已经非常严重,还弄得这么复杂,这能不能成,不如交给我。

赵顼道:“不是顺路吗?”

顺.顺路?

王安石人都傻了。

这听着怎么像张斐的语气。

文彦博突然道:“如此说来,这律法要三年一修?”

富弼也是微微皱眉,他之前是打算修订一次就可以了。

这话倒是提醒了王安石,口风马上改变,“我倒是觉得陛下此策甚妙,各个地方情况不一样,由各个地方来司法官员来修,可以针对不同地方的不同问题,对症下药。

至于三年一修,就更应该如此,律法颁布后,不一定就能够解决问题,得根据问题,不断地去完善。”

司马光道:“这如何能行,若是不同地方颁布不同的律法,农夫倒是无所谓,可是商人呢?他们从一个州府去到另一个州府,难道还得重新学习一边律法吗?”

富弼道:“王介甫所言的各地问题不同,大多数都是存于乡法,可是若真将公检法放到乡村去,那我朝财政是不可能负担起,故此我认为即便要修法,也应该仅限于那些繁华城镇,暂时别动乡村,如此也可以保证律法的统一性。”

赵顼点点头道:“还是富公考虑周详。”

这他没有办法,没钱是寸步难行啊!

王安石笑道:“等新政执行后,富公就无须忧虑财政问题。”

富弼呵呵笑得两声,又道:“可是律法不能常改,三年修订一次,这会影响到律法的权威。”

王安石道:“可以用大小法来区分,大法不常改,可规定十年修改一次,且由各府最高司法官员来组成立法会,三年修改一次小法,由底层司法官员来修改。”

在变法这事上面,他这脑子转的比谁都快。

富弼稍稍点头道:“这倒是可行。”

文彦博也点点头道:“朝廷现在安排,差不多三年应该可以进行一次立法。”

你这老头小心思太多了。

赵顼哪里会上当,三年后,黄花菜都凉了,一摆手道:“无须等三年之后,就以今年回京任职的司法官员为准,明年进行第一次立法。”

文彦博道:“今年回京的司法官员并没有多少。”

其实他哪里知道,但他就还是想缓一缓,别这么着急。

那边新政,司法改革,这里又来个立法改革,这事都凑在一堆了。

赵顼道:“他们也不懂法制之法,这回就以参加科考的学生补上。对了,科举也是三年一次,而这些考生也是来自全国各地,不如让这些参加科考的考生也加入进立法会?”

曾公亮错愕道:“陛下,立法乃是国家大事,怎可让那些考生加入?”

赵顼道:“当然不会以他们为主,但朕也想听听他们的建议,毕竟大多数考生都非常年轻,这血气方刚,比起那些司法官员,少了一份圆滑,他们的建议,或许能够帮助到朝廷。”

王安石不由得眼中一亮,立刻道:“陛下圣明,臣非常赞成让考生加入进立法会。”

富弼沉吟少许,也拱手道:“臣也赞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