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庵先生讲三纲五常,而三纲六纪来源《礼维》,董仲舒没有把三纲和五常联系起来,到了《白虎通》出世,才将五常扶成五性。”
“同为儒家,何以董仲舒会成功,先秦诸子不能成?”
方时想了会,觉得这说出来,也不会影响自己的计划,便实话实说:
“因为董仲舒给了汉武帝一个天命,还给了汉武帝一套治理国家的方法。”
“为何这么说?”
“先秦儒家只有治国理念,却没有相应治国政策,或者说他们的治国政策落后了,比如周礼,荀子除外。
到了汉时,儒家开始吸收各家学说,建立了一套治国政策。
三纲六纪,说白了就是一套人管人的政策,将女人控制在家,减少女子因为利益而去违法犯罪。
君为臣纲,则不给臣子犯上作乱的想法,霍光就是例子,到死也不敢篡位。
父子和六纪是宗法制度,利用宗族来管理皇权延伸不到的地方,减少财政支出。”
吴沉眼神疑惑:“这么说,先秦儒家诸子的理念,也不适合如今的大明?”
“道术有别、道术结合,不仅儒家,先秦百家诸子的术,很多都不适合。
有道无术,不能治理国家,只能落入空谈。”
“三纲五常也只是术,现在还适合大明吗?”
方时不置可否:“君子不器,因为器是有时效性,就像一个包子,过了时间就不能吃。
三纲五常的时效性是多久?我们谁也不知道。”
吴沉轻笑出声:“不器是这么解释的?你这算不算攻乎异端?”
“不算吧!毕竟这也是圣人之道,只是理解不同,总不能晦庵先生说的全是对。”
“三人行、必有我师,圣人都不敢说自己全是对的。”
话到这,吴沉再次开口问道:
“方司柬,若始皇用儒家理念,是否会避免二世而亡。”
“有胡亥那种败家子,用什么都白搭。”
“若扶苏继位后用荀子治国理念呢?”
方时余光扫向吴沉,心中生疑,脸上却不显:
“六代以法治国,不是说改就能改,士大夫、军队、百姓,哪个地方都是难。
汉承秦制足以说明秦法不是秦朝二世而亡主因,具体何因现在谁也不知。
你说扶苏继位,能不能延续秦朝,说真的,我也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