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霍乱时期的爱情》定稿

9月20日,忙忙碌碌的一个半月,26万字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总算是写完了。

关于这部作品,整个华国上下都极为重视。

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本书是应哥伦比亚政府的委托而创作的。

尽管哥伦比亚方面多次强调,他们仅要求将故事背景设定在他们的国家,对于内容本身,并未提出过多要求。

但是,谁信啊……

所以,在《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本书完成后,W交部和W化部立刻组织了一场专家评审,确保审查内容的准确性与政治立场,力图在尊重艺术创作自由的同时,确保作品符合国际友好交往的原则,不负华国文学界的声誉。

在经过四天的激烈讨论后,审查终于结束了。

W交部的孙主任看着会议室四五个老头,说道:“各位老师,这本书,你们感觉怎么样?”

各位老师沉默片刻,其中一位缓缓开口:“作品情感真挚,描绘细腻,充分展现了哥伦比亚的风土人情。”

另一位评审员接着说:“在爱情的描写上,虽然不太符合我们国家的传统,但是考虑到那个时期以及哥伦比亚的特殊背景,这样的处理也是可以理解的。作品整体上既保持了艺术创作的独立性,又巧妙地融入了友好的国际交流元素,体现了作者的深厚功底和独到见解。''

人民艺术家王老点了点头,补充道:“而且,我认为这本书,完全可以角逐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

孙主任大吃一惊:“可是……李立文他已经得过一次了啊。从来没有一名作家,可以获得两次诺贝尔文学奖的。”

“呵呵,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王老笑道:“虽然在文学范围内没有人可以获得两次。但是物理学奖的约翰·巴丁,化学奖的弗雷德里克·桑格,卡尔·巴里·夏普莱斯,这些都是先例。”

“而且,看看立文这几年写的书吧,《巴黎圣母院》,《边城》,《哈姆雷特》,《局外人》,《西西弗神话》,《生死疲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基督山伯爵》,再加上这本《霍乱时期的爱情》,哪一本不能角逐诺贝尔文学奖?”

听到王老的话,会议室内的众人对视一眼,相互点了点头。

王老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接着说道:“只要诺奖的评委眼睛不瞎,他们就知道,诺贝尔文学奖,该颁给谁!”

“哈哈,老王,诺贝尔文学奖的屁股歪,又不是一天两天了。”孙老笑着说道:“上次,要不是李立文在珠峰闹出那么大的动静,那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花落谁家还不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