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为阚家肱骨,小女初入阚家,还需两位多多协力”,虚扶两位请他们落座。
“少夫人,此次前来,一为贺新婚,二来是为回禀田庄之事”。宋管事放下茶碗,有些迫不及待的开口。
听到这朱雀倒是很是感兴趣,自己以前的本业就是植物学,刚好能了解一下现在这个时代的农业发展,看能不能找到一个立身的本事。
“今岁的稻米具已下种,但看今年的醴泉水位大降,三月之内,未见一滴雨珠子,”
宋管事长叹一气
“想起旧事,大家都恐今年将是一个大旱之年,听说已有凉州岳阳府的灾民往东而来”
蔡阿婆笑着回到
“此事上回已回与老夫人知晓,老人家言道还是沿用旧例,若遇灾年,则庄上不必如数进送各种新鲜蔬果,各佃户也全数免租即可”
“老夫人心善,那三十佃户能硬挺过这些灾年都恨不得在家跪拜了”朱雀有些哂笑,黄掌柜夸人就好像亲眼瞧见的。
“这阳翔府本就是阚家发迹之地,土地不仅仅是这些户的性命呀,这看天吃饭可是愁煞人了”、
三人有来有往的又聊了一盏茶的功夫,朱雀对阚家的田庄才有些了解。
原来这阚家本就发迹于醴泉村,后面阚御文的祖父以伶仃小兵的身份一步步进阶成京官要职,后举家前往京都,家中田庄都交由醴泉村李氏族老管理,用于族学供养。
当阚家老祖母带着个阚家唯一骨血回乡,新任族长又力排众议,将觊觎阚家田产的族人劝退,重新将田庄与田产还于旧主。阚家与醴泉村实是结为了更密切的关系。
重光八年又遇灾年,醴泉村有三十来户人家,家中良田皆已贱卖,粒米也无,就剩最后一步卖儿鬻女,是当时的阚家老太太开口为每户支取了三斗粟米,活人一百余口。
经此之后,这些农户求到李氏族长家中,为还活命之恩,愿为阚家奴仆。多番推辞之下,这些人家依附与阚家,做了阚家不卖身的佃户,也重新有了定心丸一般,日子才又过了起来。
朱雀细算一下,从交谈中可以知道,昨日自己成亲的日子是四月廿三,在这里水稻分苗插秧的时间在六月中旬。
如果遭遇干旱,那对于今年的产出将是一个巨大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