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在十分钟内,对患者的情况,进行清晰的认知,这即便是医阁成员,都不敢保证能够做到。
这一关!
是于东海选择的。
可以说是,十分刁钻。
用望诊来诊断疾病,这个门槛,超出了大多数人。
现场医阁内的所有人在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全都震惊无比,一片哗然。
“这也太难了啊!”
“是啊,想要单纯使用望诊来做出诊断,这对于医家的水平和经验考察,十分难得!”
“没错,望诊可以说是中医四诊中,最有难度,也最有高度的一门诊断学问了,需要大量病例作为积累,需要海量临床经验,才有机会掌握这样的学科。”
“这对于陈路来说,很不友好啊!毕竟……他哪怕天赋异禀,可是……终究太过于年轻,他才经历了多少患者,而于东海和庞祖旺,两人真么多年来,最起码经理的患者超过了大几十万,这一点不夸张啊,可陈路有多少?估计一万都够呛吧!”
这不是夸张!
但凡一个成名已久的国医大师,手里面的患者没有一百万,也有七八十万了。
举个例子,就比如一个普通三甲医院的主任,他们一周只需要出四个门诊,而每个门诊,哪怕只有五十名患者,一周就是两百名,而一年就算上五十周,这就是一万名患者。
十年就是十万!
可是,国医大师,临床经验需要五十年。
但是,要知道,能成为国医大师的人,绝对属于名医,他们之前,一天患者至少有100名,甚至更多,有两百名。
这样的数字,听起来夸张,但是……这是事实。
(青青从大学实习开始,以及研究生期间跟着导师出门诊,以及后来跟着院长出门诊,患者数量都经历过十万以上了,所以……这个数据并不夸张。)
众人都很清楚,这一关,对于陈路来说,难度太高了!
而这时候……
忽然有人说道:
“你们忘了吗?”
“《望诊询经》的作者是谁了吗?”
“于楚江!”
“对啊,清朝年间,最为出名的一本望诊着作《望诊询经》的作者,就是于楚江啊!于老可是清朝名医啊,轰动一时。”
“这……难怪于东海会选择望诊,看来……他这一次也是有备而来啊。”
“没错,于家人,在望诊方面,的确有着得天独厚的经验和优势,他们积攒了几代人的技巧……于东海很想赢啊!”
“没错,这一次……开了眼界了!”
“是啊,我们终于能看到于家的真传绝学望诊了。”
……
医阁众多老人一个个面带几分尊敬和震撼,纷纷小声交谈。
而此时的二楼,王崇明坐在包厢里,看着下面的一番景象。
以及听到了人传来了医阁众人的讨论。
忍不住欣慰了些许。
说实话,他今天的心情被陈路搞得十分糟糕,于东海这上来就给他送来惊喜,这着实是一件好事儿啊。
黎筝坤这时候也微微一笑:“呵呵,于老兄,这第一关,应该没有什么悬念了吧!”
“这于家的真传,可是望诊啊,我可听闻有个传说,于家先祖于楚江老先生,就是恰巧在康熙年间,碰见了出游的康熙,然后……只是看了一眼,便告知其,今天晚上会出现高热,让他注意,原本康熙并没有在意,觉得对方是哗众取宠,结果当天晚上,真的高热了,这在当时……也是一则医道奇谈啊。”
“再后来,康熙回宫的时候,亲自登门,把于楚江老先生邀请到了京城,担任御医坊的负责人。”
于家老人闻声,也是微微笑了起来。
这件事儿,其实于家大多数人都有所耳闻。
甚至于,这并非是虚假编造的故事,而是事实上却是如此。
“东海这孩子,对于望诊十分有兴趣,而且,天赋异禀,这么多年来,水平早已超越了我……”
“呵呵!”
显然,大家都觉得,第一关,已经被于东海牢牢地把握在手里面了。
庞祖旺此时都不免叹了口气。
说实话!
望诊,还真的不是他的强项。
可是,即便如此,也不是说不能够。
庞祖旺今年八十多岁,比起于东海要足足大了二十岁,这二十年的经验,自然不是虚度光阴的。
中医,四诊合参,虽然各家都有偏颇,可是……总是要都会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缺一不可!
因此,庞祖旺虽然不如于东海,但是自认为也不逊色于大多数人,至于陈路……他并没有放在心上。
望诊,是真的讲究真功夫的。
岂是那般容易积累和学会的?
不过,只要自己这一关,有分拿,就可以了。
毕竟,每一关,虽然有不同的分数,可是最后一名是没有分数的。
比如,这一关,于东海可以拿2分,他拿到一分便可以。
毕竟,也有自己擅长的一关。
很快,三人也不闲着了。
大家都很快展开了诊断。
陈路也不例外。
甚至于……
这时候,于东海竟然还有心情转过身来看着陈路,多了几分冷笑。
呵呵!
这是作甚?
陈路不禁摇头。
比望诊啊……
这普天之下,谁有自己见的人多呢?
望诊,的确是考察经验。
但是,陈路最不怕的就是惊艳了。
他每一次的记忆觉醒,都会带来丰富的经验,他看过的患者,更是不知凡几。
比望诊,陈路还真的不怕!
其实,所谓的望诊,是通过对外部的观察,可以了解整体的病变,诚如《灵枢·本脏篇》所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
并非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此时此刻,患者已经坐在了椅子上。
其实,陈路对于望诊,还真的有些不同的经验。
若是说,于家的《望诊询经》,是一门针对望诊的总结的话。
那陈路的总结,更多了!
甚至于,单说坐姿,陈路就有丰富的经验。
更别提其他了!
这时候,陈路看着患者,忽然想到了一种特殊的手法。
“望诊参脉法?”
顿时,陈路整个人有些惊讶。
因为,这个突如其来的灵感,就连陈路自己也没有想到。
这是怎么回事?
顿时!
陈路忽然激动了起来。
他真的低估了这段时间自己的“修行”。
融汇贯通了!
他现在才意识到,自己诊断时间,沉淀下来,把这些灵魂彻底安抚,融和进入自己的灵魂之内,竟然有这样的功效。
陈路敢保证。
自己的记忆力,虽然有关于望诊的大量技巧。
可是,绝对没有这种“望诊参脉法”的技术。
这是一种什么技术呢?
就是,根据望诊,把望诊当成是脉诊,甚至是总结出来纲领,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望诊技术!
这些东西,都是自己根据大量经验总结而来。
这是一门新的技术,也是一门新的学科!
甚至于,陈路感觉,这种望诊技术和水平,自己都能拿出来单独作为望诊这样一门中医诊断手法的未来发展方向了!
要知道,望诊一直以来,都是属于捉摸不透的笼统。
哪怕有什么五色法、望耳法,十色法等等……
但是,这种东西,没有一个诊断疾病的纲领,甚至是很多人看不懂。
可是,他刚才须臾之间,竟然把自己所有的临床经验,有关望诊的技巧,全都总结成了纲领一样的办法。
这简直是……
神乎其神!
看来,自己真的低估了自己这些记忆融和之后的好处。
不过,现在不是考虑这个的时候。
等到结束,陈路一定要亲自做一个中医望诊的未来规划。
按照自己的思维!
以及结合《内经》以及诸多着作的中对望色的详述与总结。
望诊完全可以指定为十法:
浮沉、清浊、微甚、散抟、夭泽!
用以鉴别疾病之表里、阴阳,虚实、新久及轻重。
就比如此时此刻。
患者年纪不大,大约四十出头的样子。
可身体颜色,却隐于皮肤。
“色显于皮肤间者,谓之浮;隐于皮肤内者,谓之沉。浮者,病在表;沉者,病在里。初浮而后沉者,病自表而之里;初沉而后浮者,病自里而之表……”
很快!
陈路的思维转动的越来越快。
这时候,于东海已经开始舌诊了。
望舌,其实是望诊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到了这个环节,甚至于已经可以确定疾病了情况了。
这时候,陈路忽然说道:
“你好,伸出舌头来,我看看。”
周围医阁内的众人见状, 都忍不住叹了口气。
而陈德玉坐在二楼,看到下面医阁成员都在摇头,顿时也愣住了。
这……
“怎么了这是?”
“为啥大家都对路儿这么不看好,纷纷摇头啊!”
“这路儿不也是在舌诊吗?”
“那于东海也是在舌诊,这有啥区别吗?”
听见这话,一旁的王仁奎也是忍不住叹了口气说了句:
“其实,看起来都是舌诊,但是……区别很大啊!”
“于东海,他的望诊水平太高了。”
“到了这个地步之后,已经足以说明他的望诊水平有多卓越了!”
“可小陈啊,终究……终究还是太年轻了。”
小主,
“比望诊,太吃亏了!”
陈德玉更加好奇了:“这……这为啥啊?”
“有啥区别啊!”
说话间,陈德玉甚至有些着急了起来。
王仁奎这才解释道:
“是这样的!”
“一般来说。”
“中医四诊合参,舌诊和脉诊,有的一拼!”
“有人说,舌脉舌脉,舌,等同于脉。”
“望舌,其实,说明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候。”
“一般来说,我们望舌的时候,基本上心里有了一些打算了,也就是确定。”
“这个过程,叫做合参的过程。”
“所谓合参,就是四诊合参,也是最终把所有从望闻问切中得到的线索,知道的情况,总结一番,得到结果。”
“所以呢!”
“一般情况下,一些有经验的医生,到了这一步之后,基本上心中已经确定了什么情况了。”
“可是……”
“这里的情况,显然不是。”
“于东海,估计已经确定了诊断,在进行最后一步的确定。”
“而小陈……”
“哎!”
“他估计是在望诊上,逊色于对方,毕竟……你看,这庞祖旺还在观察,细细的观察。”
“这说明,对方还没有进行望诊完毕。”
“而望诊,还包括,望形态,姿态,步态等等。”
“而小陈,压根还没有进行这些。”
“这就是说……”
“小陈估计是得不到太多的线索,只能从舌上面去寻找机会了。”
“而舌,若是单纯作为突破口,越的确是一个办法,最起码……不至于犯错。”
“但是……”
“要赢的话,估计悬了……”
此话一出,陈德玉也面色凝重了起来。
而王仁奎安慰道:“德玉,你也无须担心!”
“毕竟,有三关呢。”
“这第一关,摆明了就是于东海亲自拿出来给自己打气的。”
“估计,很难输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