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土勤耕耘,科岛春来早

鼠年说鼠人 瑾握国 2907 字 4个月前

年末岁初,去“岛上”参加一年一度的研究院离退休老干部迎新春座谈会。虽时值隆冬季节,数九寒天,然一路阳光灿烂,暖意融融,无寒冬的感觉,却有春天之气息。天公灵犀,很应景啊!

中巴车在宽阔的科学岛路上前行。四车道柏油路,花岗石路牙,洁白的车道线延伸向远方;两边自行车道、人行道齐全,绿化带美观靓丽,给人清新舒畅的感觉。看着这些,根本想不到,前期施工,埋设沉管雨水收集系统,始见路中间建起粗大高耸的筒状水泥柱,让人以为建立交桥呢!没听说啊,建桥的桥墩也不必这么粗啊!可后来沉下去了,不见了,原来是巨大的储水池。现在完全地躲藏路面下绿化带下面了——真是了不起,去年以来,HF市的科学岛路改造果然是“亮化提升”工程啊!

看着眼前这一切,我不禁想到这条路从无到有,从会车都小心翼翼的狭窄水泥路到四车道水泥路,到如今这格局、这景观,个中不断变化、提升,令人赞叹!

不一会,到园区大门。只见随着路面逐渐变宽,中间一座船形隔离墩将柏油路分开为左右车道。左侧路边,高大的石碑峭拔挺立,上有竖行红色大字:“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集群区”;右侧路边,更宽阔的一处地方,连绵如山峰状的赭色巨石横卧,一行隶书大字:“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阴刻填红漆,分外醒目。左右石碑相对,给人一种苍劲厚重感。两面车道,都安装了自动识别起降挡杆,门卫值班室是一间不太显眼的四方岗亭。

这是一座开放性的门,设计可谓别具一格。没有高大的门楼、标牌,而是这么一个给人感觉很随性的出入通道,与科学岛园区整体开放相吻合,标示进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进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集群区。

那船形隔离墩,两头窄而微翘,中间宽而低矮,即使“船舱”里置沃土种花草,初始我还有点不以为然——怎么会想到用这么个“土老帽”堵在路中间的呢?后来又觉得它不凡,是见证。当初,这里原本无堤、无桥,1958年岛上开发建设时,一开始都是靠用船水运。据岛上元老人物苏成斌讲,当时,水库大坝南端现植物园那边和岛上现一号别墅、医院、水厂沿湖一带都设有码头,几十吨的机动船在这些码头间频繁来往,运送砖石水泥物资和人员。后来北大桥建成,有一条路进岛,先有小火车,后有公路。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在这南岸推土筑长堤建桥,有了这条快捷通道,大大缩短了到市内的距离。如今南面这条路和北大门那段路,都称科学岛路,岛上南来北往,畅达便捷。这船,是提醒人们“不忘初心”呢,有深意啊!

进门,过桥,上岛,见到熟悉的园区,更靓更有派了!行道树茂密,主干道虽然还是两车道,但也由水泥路变成柏油路,车行在上面感觉软软的,平稳无声,特舒适;两边自行车道也是柏油浇的,更向外拓出方砖铺就的人行道。这是切合实际的人性化设计。现在生活条件改善,私家车多,但也有绿色出行骑自行车、电动车的。为确保交通安全,自行车和机动车、行人分道,尽管岛上路不宽,还如此细分,很用心呢。想当年南大桥两头路窄局促,骑车人常出事,我们学校一位老师就因骑电动车被撞骨折,数月不能上班,人受罪,还影响工作。刚才看到,湖上大堤拓宽后,桥两头回旋余地大,有充分的避让空间了。

坐在车上,放眼创新大道两边,感觉变化更大。进入新世纪以来,岛上科研机构增加,体量变大,直观的就是新的建筑填空、加密、优化美化。瞧,湖滨楼对面,老湖滨商场那地方,新楼崛起,楼不高,样式现代;原来的幼儿园,随着科学家园建成,随住户迁出,经改造装修,变成核安全所的研究室了。核安全所,岛上新建的所,可谓占尽地利,三处各有风景噢。

一次,岛上老年摄影协会举行“美拍科学岛”主题采风,会员们深入研究所、园区各景点,寻找美,发现美,用镜头定格美。新建的科研单元强磁场中心的开阔大气,核安全所的清新别致,老所等离子体所ITER项目新楼群的别有洞天,大家在审视拍摄对象,感悟、运用技巧进行摄影创作的同时,也自然想到这些地方昔日破旧的平房、仓库,杂树荒草丛生的景象,由衷感受到岛上变化之大,真可用沧海桑田来形容。原来脏乱差的地方,如今都成亮点了。等离子体所,碟形EAST实验大厅,IETL新所区,400米管线生产长廊,看看就高大上,着实不简单,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来我国访问,第一站就到岛上参观等离子体所,荣耀啊!想想40年前,等所初创,一个小小的T7装置还就是从俄罗斯(前苏联)用服装等日用品换来的呢;现在自主创新设计的EAST装置,全球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连欧洲都来学,梅总理赶来参观,这正是科技发展,国力强起来的体现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段科学岛的发展史,就是我们祖国发展变化的生动写照。其实这些还都是外表,是次要的,而重要、实质的是这里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科研基地,举世闻名的“人造小太阳”升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