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反,十不赦之首的,谋反?
古时常用十恶不赦来形容罪大恶极,具体是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其中,十恶不赦排名第一的罪状,便是谋反了。
谋反,妥妥的诛九族的大罪,还是遇赦不赦的那种!
别看以梁山泊为代表的土匪寨子,经常四处打家劫舍,甚至被逼急眼了,连州府都敢攻打,可这种程度的犯罪行为,根本够不上谋反的标准。
充其量啊,就是个地方治安问题。
那什么,才能算是真正的谋反呢?
称王!
是的,只有称王,明确的竖起造反王旗,才是货真价实的谋反。
后世明太祖起事时,朱升曾给过九字建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不称王,在统治的的眼中,便不算是真正的谋反。
所以,干着同样谋反的事,没有称王的明太祖,在一众急吼吼称王称帝的同行中,显得那么的不起眼。
缓称王,为他赢得了最为宝贵的前期发展时间。
与明太祖差不多的例子,还有很多,周文王反商,刘高祖反秦,铁木真抗金,哪一个不是前期苟得很,待实力发展到有一定的把握了,再竖起王旗,才称孤道寡的。
与之相反的,是那些脑子一热,就大张旗鼓,明着说要谋反的。
比如说陈胜、吴广的大泽乡起义,虽然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种流传千古的名言,成为了后世造反后辈们的楷模。
但就事论事,单从造反的过程与结果来看,陈胜冒冒然就称王,实属不智。
他不称王,顶多算是延误日期,追捕他们的,最多只是渔阳戍边的边军。
可他脑子一热,在陈县打了一次胜仗后,便自立为王,国号张楚。
你说抗命便抗命,杀官便杀官,没事称甚么王哩,这下可算是捅了马蜂窝,引来了大秦举国上下的注意。
至于最后的结果么,自然是众所周知的,就不再过多赘述了。
所以说啊,很多事,做可以,但在没有把握前,千万不能挂在嘴上说。
另外,按《唐律》中的解释,谋反分为三种程度:第一种,谋反真实,且产生了严重的后果;第二种,谋反真实,但不构成严重的危害;第三种,自称谋反,但没有具体谋反行为。
以高俅一贯讲究每逢大事有静气,湿衣而不乱步的性子,都如此的兴师动众,众义子哪里还不明白,这回啊,可真的摊上大事了。
但是,让众人摸不着头脑的是,为何突然间,高俅就做出如此论断呢?
谋反,可不是闹着玩的。
那可是一不小心,就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的下场啊!
“义父,咱们接下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