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一统六诏

李世民在成都府一待便是大半年之久。在这段时间里,他带着诸位老臣,在地方官员的陪同下,深入周边地区,细致地体察各行各业的民情。

他们走进田间地头,查看农作物的生长状况。正值金秋时节,麦浪滚滚,一片丰收的景象。李世民望着满目的金黄,感慨道:“此乃百姓之根本,当精心呵护。”秦琼接着说道:“陛下,确保农业丰收,百姓方能衣食无忧。我们应当引进更优良的种子,教导百姓先进的种植技术,兴修水利,确保灌溉之需。”

他们还视察了各类工坊,工匠们忙碌的身影和精湛的技艺让众人赞叹不已。罗成说道:“此等巧工,若能加以推广,必能促进商业繁荣。我们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培养更多的工匠,鼓励创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吸引外地商人前来贸易。”

在视察矿场时,长孙无忌说道:“陛下,这矿产丰富,若能合理开采,定能为国家增添不少财富。但也要注意保护环境,制定严格的开采规范,避免过度开采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李世民点头道:“诸位爱卿所言极是。对于商业,要降低税收,鼓励商人走南闯北,拓展贸易路线。还要加强道路建设,确保货物运输畅通无阻。”

各位老臣也纷纷根据所见所闻,不断提出建设性的建议。房玄龄道:“陛下,西南之地,资源丰富,可加大贸易往来,互通有无。我们可以举办定期的集市,吸引周边地区的人们前来交易。同时,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交易。”魏征拱手道:“臣以为,当加强对水利的修建,以利农耕。还要建立粮仓,储备粮食,以防灾年。另外,对于地方官员的治理,也需加强监督,防止贪污腐败,确保政策能够切实落实到百姓身上。”

李世民说道:“朕在考察之中,发现部分地方官员存在懈怠之态,对百姓的诉求未能及时回应。有些政策推行不力,导致民生改善缓慢。此等现象必须严整,选拔清正廉洁、有能力有担当之官员,为百姓谋福祉。”

期间,李世民还深入少数民族地区,体验他们的独特生活。在彝族聚居地,他看到每逢重大节日,人们便会身着色彩鲜艳、绣工精美的传统服饰,围着火堆欢快起舞。他们的火把节尤为壮观,夜晚点燃的火把照亮了整个村庄,人们手持火把,载歌载舞,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彝族人民热情好客,以丰盛的烤羊肉和自酿的美酒款待李世民一行。

在白族村落,李世民了解到他们崇尚白色,建筑风格独特,房屋多为白色调,墙壁上绘有精美的壁画。白族的三道茶别具风味,一苦、二甜、三回味,蕴含着人生的哲理。每逢婚丧嫁娶,白族人民都会举办盛大的仪式,敲锣打鼓,热闹非凡。

在纳西族地区,古老的东巴文字吸引了李世民的目光。这种象形文字神秘而独特,记录着纳西族的历史和文化。纳西族的传统音乐悠扬动听,人们在劳作之余,常以歌声表达内心的情感。

就在众人积极为西南地区的发展出谋划策之时,一则好消息如春风般传来。蒙舍诏王凭借唐朝大将的谋略和智取,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完成了统一六诏的丰功伟绩。

消息传到成都府,李世民大喜。当即决定,在成都府接见并隆重册封蒙舍诏王。

册封当日,成都府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府堂内外布置得庄重而华丽,红毯从门口一直延伸到堂内,两旁站立着威风凛凛的侍卫。前来观礼的百姓们早早地围在了府外,翘首以盼,人群中不时传来兴奋的议论声。

蒙舍诏王皮逻阁身着华丽的王服,在众人的簇拥下,缓缓步入府堂。他的王服上绣着精美的图案,彰显着他的尊贵身份。皮逻阁神色庄重而又充满喜悦,每一步都走得沉稳有力。

李世民高坐在堂上,身着龙袍,威严庄重。他的目光中透露出对皮逻阁的赞赏和对南诏未来的期许。当皮逻阁走进堂内,李世民起身,微笑着说道:“皮逻阁,你破河蛮有功,今敕封你为‘云南王’,望你日后能保一方安宁,造福百姓。”

皮逻阁跪地谢恩:“多谢陛下隆恩,臣定当不负所望。愿南诏与大唐世代友好,共同繁荣。”

李世民亲自将册封的诏书和印玺交到皮逻阁手中,郑重地说道:“这诏书与印玺,代表着朕对你的信任和期望,望你珍视。”

随后,宫廷乐师奏响欢快激昂的乐章,舞姬们身着彩衣翩翩起舞,优美的舞姿令人陶醉。

宴席开始,桌上摆满了珍馐美味。佳肴香气四溢,有烤得金黄酥脆的乳猪,有精心烹制的鲜鱼,还有各种精致的点心。李世民与皮逻阁举杯共饮,李世民说道:“愿南诏在你的治理下繁荣昌盛,百姓富足。”皮逻阁回应道:“全赖陛下支持,南诏定当紧跟大唐步伐,共同发展。”

大臣们也纷纷向皮逻阁表示祝贺,敬酒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气氛热烈而融洽。

整个册封典礼充满了喜庆和庄严的气氛,彰显了大唐的威严和对南诏的重视,也预示着南诏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此后,双方达成了资源和物产的交易。大唐获得了南诏丰富的特产和珍稀之物,南诏则得到了大唐的先进技术和文化。

从此,蒙舍诏改名南诏国,在唐朝的庇护下,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新时期。南诏国内,百姓安居乐业,田野里麦浪飘香,集市上热闹非凡。商人们南来北往,交易着各种货物。能工巧匠们创造出精美的工艺品,文化也日益昌盛。

南诏与大唐保持着密切的往来,使节频繁穿梭于两地。双方互派学者交流学问,诗人相互唱和。在和平的阳光下,共同谱写了一段和平与发展的佳话,成为历史长河中璀璨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