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大周女帝

裴炎非常恐惧,便禀告太后武则天,决定废黜皇帝。武则天裴炎闻言默然不语,命裴炎与宰相刘祎之、羽林将军程务挺等领军入宫,宣布太后懿旨。李显只当了五十五天皇帝,被废为庐陵王。

他的弟弟,武太后的第四个儿子李旦(662年6月-716年7月)被立为皇帝,是为唐睿宗。武则天仍然临朝称制。

大家看,她还是不着急,仍然在不动声色的布局造势,同时试探民意。

当年九月,武则天改元光宅,改东都洛阳为神都,令旗帜皆改从金色,并改易官服颜色和职省名称,将中书门下改成了凤阁鸾台,并赐宫城名太初宫。

事实证明,李显浪费了一个大好助力,因为裴炎与武则天不是一条心。

武则天刚刚改元,徐敬业便以扶立庐陵王李显为名在扬州举兵,十天内聚集十万部众。裴炎则趁机进言,请武太后还政于皇帝,叛军必会自行瓦解。

这话说得没有毛病,因为唐睿宗李旦已经二十多岁了。他不是小孩子,也不是大傻子,太后没事临朝称什么制?

只可惜武则天不爱听。

她将裴炎关入诏狱,判了他一个谋反的杀头重罪,并抄没其家产,但他家中竟然毫无积蓄。不久,所有为他辩护过的官员也相继获罪,或流放,或死罪。直到武则天死后,唐睿宗李旦重新登基为帝,才为裴炎平反,追赠太尉,赐谥号为忠。

徐敬业很快兵败,武则天发现民意是一个很有趣很微妙的东西。

民意如水,只要能让水流保持平稳畅通,他们并不在意漂浮在水面上的船究竟长什么样,挂什么旗。作为一艘大船的船长,她更应该关注的,是大副,是水手。也就是说,只要宗室、官吏们没有不同意见,大事可成。

公元686年正月,武则天再次试探,下诏表示要还政于皇帝。

唐睿宗为什么叫唐睿宗呢?睿智,聪明啊!

两年前裴炎因提出还政而被嘎到,现在母后主动提出还政,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唐睿宗清楚得很。

他不想步三哥李显的后尘,于是极力推辞,固请母后继续临朝。武则天于是顺水推舟,继续把持朝政。

结果是风平浪静。

再过两年,武太后的好侄子武承嗣声称从洛水中发现一块洁白如玉的石头,上刻“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八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