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有俩难的,一个是那照明弹飞上去了,底下的影子得顺着方向来,就是说整个片场的路线规划和道具摆放得有点几何知识;另一个是跳动在方沂脸上的火光,要非常的亮,最好是把他瞳孔都照得渗出金红色才行。
结果这俩都没做到。
尤其是后者,不够亮。在电影院的巨幕上,这是个大缺陷。
演员张毅从表演上解释过电影和电视剧之间的区别,就是尺度的区别。比如电视剧小银幕里面你得吭哧吭哧一顿哭,肌肉颤抖才能表现你震惊了,那电影院里面的超级大银幕上,伱只要眼皮儿一抬,观众就意会到了,你震惊了。
所以方沂在没什么肢体动作和台词的情况下,如果脸上不够亮,这就搞得观众连“抬眼皮儿”也看不到了,可能就不知道他在表演个什么。
“难道要重拍?”
郭凡嘟囔道,他估计了一下成本,龇牙咧嘴:“用其他办法解决吧,现在的情况是,重来也不一定能解决。”
方沂赞同郭凡的话,他要死磕这个镜头,必须搞出来。
关于怎么拍这事儿,创作团队拍之前就有预案,但是实际拍起来可能未必有想象中那个效果,这是苦差事。还好现在用的是数码摄影机,行不行立马就知道了。
放10年之前,数码摄影机还不是特普遍的时候,不仅是成功与否不知道,连失败与否也不知道。
当时用的是胶片机。那个东西的特色,就是拍完了导演不知道画面什么样,要把胶片放冷藏室里面,空运到能洗片的大城市,洗出来了才知道,洗之前不能见到一点光,也不能受热。
最起码得隔了一两个星期。
所以当时摄影师的地位比现在要高得多,说是第二导演也并不夸张。因为好坏全凭摄影师的经验,他判断这段能不能成。
现在的情况就是,不能成。
郭凡说:“这个镜头太难了,要是放在二三十年前,几乎是不可能拍出来的!除非导演是墨镜王那种人,不计成本一遍遍的穷举,直到拍出来为止。”
又说:“但是,这也恰好证明了我们的厉害。为什么?因为技术才刚刚发展到有可能做到,我们就尝试拍出这样的段落,这是很有突破性的。这说明我们的方导,已经成为世界级的引领导演。”
方沂:“好话都让你说了,但是光说好话,拍不了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