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仙机甲在没有磁力链的情况下,可以不考虑气动外形,以人形姿态飞个两三百公里的速度。
就和普通的穿越机或飞行汽车一样。
然而这种慢吞吞的速度对剑仙机甲来说是不可接受的,这是一种侮辱。
所以机甲想要达到高速飞行,自身就必须符合空气动力学。
这就是当前世界的铁律,不是高达等动漫世界可以轻易违反的一般规律。
力大飞砖没毛病,但要是这块砖头重达10吨,而且速度超过音速,那就不好说了。
江林山以入微境界感知外部气流,对各个翼面进行微调,这样的飞行在人类飞行器发展史来说,意义也是十分巨大的。
这是积累宝贵飞行数据的捷径,有什么大数据模拟和大型风洞,抵得上真实飞行获得的数据?且更为翔实呢?
要知道,即使是华夏冠绝蓝星的超大型风洞实验,其时间也是以毫秒级计算的。
这样的风洞,只有华夏才有,每次使用的费用,更是天文数字,土鸡想花8万刀妄想租用华夏的超大型风洞,被整个星球嘲笑。
阿霉莉卡计划花2亿元租用华夏超大型风洞,但因为华夏要求共享数据而中止。
欧罗巴打算使用华夏风洞,同样需要花大价钱,并且同意共享数据才可以。
这就是技术力,不但要花钱,还要低声下气求你。
如此嘴脸,华夏在过去数十年,见得多了。
如今风水轮流转,他们也有回过头来求华夏的一天,而且以后会越来越多。
江林山小心感应着气流,这种小心翼翼甚至比骑自行车还要认真一百倍。
自行车翻车了,最多擦伤或者骨折,可没有现在超音速飞行这样,轻易就会造成机毁人亡。
高速飞行时,舵面即使发生一丝的变动,都会导致飞行器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这样的情况很难理解,但举个轮船的例子就懂了。
假如轮船速度非常慢,慢到和蚂蚁爬行速度一样,那舵手无论怎么控制船舵,不管让轮船往左往右,它的方向都不会有丝毫改变,它只会依照原来的方向前进。
但是随着轮船的速度不断上升,船舵的影响就越来越大,在达到一定速度后,其舵面的作用会指数级上升,这就是很多电影和动画里,在风浪中,很多船长试图控制方向,把船舵弄断的原因。
这样的情况,就称之为舵效。
而在飞行器中,亚音速,超音速,高超音速,其舵效以平方级指数递增。
江林山小心感应着经过机甲的气流,一丝一丝的改变着机甲的形态。
这样的操作,比在千米高空骑独轮车通过拇指大小的钢索,难度还要高得多。
但这样的飞行经验,对飞控系统的完善也要有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