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孙策开拓江东:英勇无畏,奠定基础

一、乱世起笔:东汉末年风云

东汉末年,恰似一座摇摇欲坠的大厦,内部早已千疮百孔,政治腐朽到了极点。桓灵二帝在位期间,宦官与外戚如同两群恶狼,交替把持朝政,将朝堂搅得乌烟瘴气。卖官鬻爵之风盛行,各级官职公然标价出售,只要钱财充足,便能平步青云,入朝为官。那些真正怀揣着报国之志、满腹经纶的贤才,却因无钱打点,只能望洋兴叹,报国无门。而这些花钱买官的官员,为了尽快收回成本并获取暴利,在地方上如同饿狼般疯狂搜刮百姓,致使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对朝廷的怨恨如熊熊烈火般日益高涨。

就在这民不聊生的黑暗时刻,一场如惊雷般撼动天下的黄巾起义轰然爆发。巨鹿人张角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响亮口号,振臂一呼,受尽苦难的百姓们纷纷响应,如潮水般汇聚在黄巾旗下。起义军迅速蔓延,短短时间内,便如燎原之火般占领了大片土地。东汉朝廷顿时慌作一团,急忙调集各地军队全力镇压。尽管黄巾起义最终被扑灭,但东汉朝廷也因此元气大伤,辉煌不再。各地豪强地主趁机崛起,纷纷招兵买马,组建起自己的武装力量,割据一方,天下陷入了混乱无序的纷争局面。袁绍占据冀州,凭借当地丰富的资源和众多的人口,迅速组建起一支兵强马壮的队伍;曹操则巧妙地将汉献帝掌控在手中,以天子之名四处扩张势力,野心勃勃;刘表坐拥荆州,此地地势险要,粮草丰足,易守难攻,成为一方霸主;还有益州的刘璋、汉中的张鲁等,都在各自的地盘上拥兵自重,形成了诸侯割据、群雄逐鹿的混乱格局。在这乱世的风云变幻中,孙策,这位注定要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英雄人物,即将登上历史舞台,开启他开拓江东的传奇征程。

二、初露锋芒:少年孙策崭露头角

孙策出身于声名显赫的名门世家,他的父亲孙坚,素有“江东猛虎”的美誉。在东汉末年那个动荡不安的乱世中,孙坚凭借着过人的勇猛与智慧,在战场上屡立赫赫战功。孙坚南征北战,无论是讨伐黄巾军时的英勇无畏,还是对抗董卓时的果敢坚毅,都让他声名远扬。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与耳濡目染之下,孙策自幼便胸怀大志,对军事和政治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与非凡的天赋。他常常跟随父亲行军打仗,在战火的洗礼中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心中也逐渐勾勒出一幅属于自己的霸业蓝图。

然而,命运却对孙策一家露出了狰狞的獠牙。在一次与刘表的激烈战斗中,孙坚不幸中伏,壮烈战死。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年仅十几岁的孙策心上,让他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失去了父亲这棵参天大树的庇护,孙策只能带着家人,无奈地暂时投靠到袁术麾下。袁术,作为当时实力强大的军阀,占据着淮南一带广袤的土地,但他为人狭隘自私、反复无常,如同一只狡黠的狐狸。在袁术的阵营中,尽管孙策凭借着自身的英勇与智谋屡立战功,却始终得不到袁术的真正赏识与重用。袁术多次出尔反尔,答应给孙策的官职和兵马,总是以各种借口一拖再拖,这让孙策心中充满了失望与无奈,但他并未因此而气馁消沉。

孙策深知,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乱世中,若想立足,唯有依靠自己的不懈努力。于是,他充分利用在袁术麾下的这段时间,广交豪杰。他性格豪爽豁达,重情重义,如同一块强大的磁石,吸引着身边逐渐聚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人中,既有程普、黄盖那样武艺高强、能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斩敌无数的猛将,也有张昭、张纮这般足智多谋、善于在帷幄之中运筹决胜的谋士。他们都被孙策独特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心甘情愿地追随他一起闯荡天下,共同追寻心中的理想与抱负。

在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中,周瑜与孙策的相遇相知,堪称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两人年龄相仿,初次见面时,仿佛是命中注定的灵魂契合,对天下大事的见解不谋而合,对彼此的理想抱负也深感认同。他们越谈越投机,仿佛相识已久的老友,很快便结下了生死与共的深厚情谊。周瑜出身于世家大族,不仅才华横溢,精通兵法谋略,而且家境富裕,财力雄厚。他被孙策的雄心壮志和人格魅力所打动,毫不犹豫地为孙策提供了许多物资和人力上的大力支持,成为了孙策日后开拓江东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与孙策携手并肩,共同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传奇篇章。

三、崛起之路:立足江东的开端

在袁术麾下的日子里,孙策犹如一只被困在牢笼中的猛虎,虽有满腔的壮志豪情,却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与信任。他心中清楚,继续留在袁术身边,自己的宏伟抱负将永远无法实现,如同明珠蒙尘,永无绽放光芒之日。经过深思熟虑,孙策将目光毅然投向了江东地区。江东,这片土地地势险要,宛如一道天然的屏障,易守难攻;土地肥沃,孕育着丰富的物产;人口众多,为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而且,此地远离中原的战火纷飞,宛如乱世中的一片世外桃源,是一个绝佳的发展势力之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然而,要进军江东,孙策首先面临的难题便是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于是,他怀揣着坚定的信念,向袁术提出了借兵的请求。袁术一开始对孙策的请求嗤之以鼻,心中暗自思忖:“孙策这小子,才华出众,野心勃勃,若给他兵马,岂不是如虎添翼?日后恐成我心腹大患。”但在孙策的再三恳请下,袁术转念一想:“不妨借给他一些老弱残兵,看他能翻出什么浪花。若他失败,也能挫挫他的锐气。”最终,袁术极不情愿地借给了孙策一千多名士兵和几十匹马。

虽然到手的兵马数量寥寥无几,但孙策并未因此而气馁。他深知,战争的胜负并非仅仅取决于兵力的多寡,更重要的是将领的指挥才能和士兵的高昂士气。他如同一位辛勤的园丁,精心训练士兵,日夜钻研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他心中怀着破釜沉舟的坚定信念,决心在江东这片土地上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辉煌天地。

孙策率领着这支看似弱小的军队,毅然渡过长江。他的到来,如同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江东地区激起了层层涟漪,引起了各方势力的高度警惕。当时,江东主要由刘繇、严白虎、王朗等势力割据。刘繇身为扬州刺史,得知孙策渡江的消息后,心中大惊,急忙召集手下将领商议对策:“孙策这小子,勇猛过人,且心怀大志,如今渡江而来,必是来者不善。我们必须全力阻拦,绝不能让他在江东站稳脚跟!”于是,他立即派重兵在江边要道设防,企图将孙策的军队一举歼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