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击鼓敲罄

流浪前夕 诗心疯 3847 字 1个月前

主宇宙二点五宇宙年四十五恒星年二千禧年地球历二十四年

午月十六 晴

笑谈人生甚有趣,浮世一闻常知语。平生甚恼游山川,水泽桑寺树无垠。别是去台龙蛇影,壁上绰绰仍飞动。醉把清风还梦过,秋风叶瑟也无痕。众生见我恒难调,击鼓敲罄也难熬。但辞曾事追云去,花落无时水不知。为官只为求口腹,若不为此何为之。幸得山林厌尘间,譬若鹏程龟寿行。

嗟乎!吾心之所向,非世俗之名利,乃自然之宁静。常思往昔,身处喧嚣,心为物役,几近迷失。今得山林之趣,方觉天地之大,吾生之微。

山风拂面,松涛入耳,鸟语花香,皆为天赐之福。每至晨曦初现,雾霭渐散,山林展其秀色,宛如画卷徐开。峰峦叠嶂,翠影摇曳,溪流潺潺,波光粼粼。吾常独行于小径,观叶之荣枯,感时之变迁。春花秋月,夏雨冬雪,皆有其韵,皆含其情。

于此间,心渐澄澈,思渐明晰。忆往昔之奔波,为功名利禄,劳心劳力,乃至身心俱疲。今观之,何其愚也!人生短暂,若不为心之所向,岂不枉度此生?

且看世间之人,多为外物所惑,追名逐利,不择手段。然名利如浮云,随风即逝,终不可久。唯真心真情,方能永恒。吾愿以真心待友,以真情处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求无愧于心。

山林之中,多有隐士。或耕读自足,或垂钓溪边,或抚琴弄墨,皆得其乐。吾常与之一谈,闻其高论,受益良多。有老者言:“人生如梦,何必执着?顺其自然,方得解脱。”吾深以为然。

日升月落,岁时更迭。吾于山林中,修心养性,渐悟人生真谛。昔日之烦恼,皆随风而去;昔日之执着,皆化为泡影。唯余一颗平和之心,静看世间万象。

有时夜宿山寺,听钟鼓之声,思古今之事。想那英雄豪杰,曾纵横天下,如今安在?唯有青山依旧,绿水长流。不禁感慨万千,人生无常,何必计较得失?

又逢春日,桃花灼灼,梨花如雪。吾漫步其间,花香盈袖,心旷神怡。忽闻牧童歌声,悠扬婉转,令人陶醉。遂与之共坐于树下,听其讲述乡间趣事,顿觉生活之美,无处不在。

夏日炎炎,寻一清凉之地,或临溪而浴,或倚树而眠。清风徐来,凉意顿生,烦恼尽消。时有蝉鸣蛙噪,却觉其声和谐,宛如天籁。

秋至山林,枫叶如火,银杏如金。漫步其中,如行于画中。果实累累,稻谷飘香,一派丰收之景。吾感自然之恩赐,心怀感恩。

冬雪纷飞,天地一白。吾围炉煮酒,赏雪景,思故人。想起昔日好友,如今散落天涯,不知何时方能相聚。然思念之情,如酒之醇厚,愈久愈浓。

山林之乐,无穷无尽。吾愿终老于此,与山水为伴,与花鸟为友。不问世事纷扰,只求内心安宁。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然吾亦知,山林虽好,不能独善其身。世间仍有诸多不公,诸多苦难。吾当以所学所知,为世间贡献一份微薄之力。虽力微,然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或能有所改变。

于是,吾常下山,助贫弱,教子弟,传文化。虽辛苦,然见众人之笑颜,心中欣慰,觉所做之事皆值。

岁月悠悠,人生漫漫。吾将继续在山林与世间之间徘徊,寻得平衡,活出真我。愿吾之经历,能为后人所鉴;愿吾之感悟,能启众人之智。如此,则吾生无憾矣!

今时今日,吾立于山巅,俯瞰大地,心中感慨万千。山川壮丽,吾生渺小,然吾心之志,不输天地。愿以余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不负此生。

风再起时,云卷云舒,吾心已定,无畏前行。望世间之人,皆能寻得心中所属,过上如意人生。

夫山林之居,虽得宁静,然吾心未尝忘世。每念民生多艰,世道纷扰,心有戚戚焉。

一日,偶遇一樵夫,负薪而归,汗流浃背而神色欣然。吾问之曰:“劳形如此,何以乐之?”樵夫笑答曰:“吾以力换食,心安理得,虽苦犹甜。且山林赐吾美景,清风伴吾左右,何忧之有?”吾闻其言,若有所悟。

遂行于市井,见贩夫走卒,为生计奔波,然其眼中有光,心中有盼。有一老妪,守摊售果,虽容颜憔悴,却待人和善。吾购其果,与之交谈。妪曰:“岁月艰难,然吾有儿孙绕膝,亦觉幸福。”吾感其知足之态,思己之求,不禁赧然。

归山林,夜不能寐。念及世间百态,方知吾之狭隘。山林之乐,乃独善其身;入世之责,当兼济天下。

次日,决意下山,以己之能,助众人之需。行至一村,见田亩荒芜,民多饥馁。问其缘由,乃水患频仍,水利不修。吾遂与村民共商对策,筹资募工,兴修水利。

历数月,工程乃成。田得灌溉,禾苗茁壮。村民欢庆,吾心亦喜。然未敢懈怠,又教其农艺,助其养殖。岁余,村富而民安。

复行至一镇,闻学馆简陋,师资匮乏。童稚失学,目不识丁。吾心痛之,捐金置书,延师授课。见学子求知若渴,吾心甚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又遇一商户,经营不善,几近破产。吾为其析利弊,谋策略,助其重振旗鼓。商道渐通,货物流转,商户感恩戴德。

如此辗转数载,遍历城乡,解民之困,扶民之危。虽疲惫不堪,然见百姓安居乐业,心中满足,胜居山林之乐数倍。

然世情复杂,人心难测。有为富不仁者,恶吾之劝,反加诽谤;有奸猾之徒,欲谋私利,设计陷害。吾曾彷徨,曾心灰,然念及初心,未改其志。

一日,偶逢故人,谈及往昔山林之趣。故人曰:“君离山林,入尘世,可曾后悔?”吾笑曰:“山林之乐,在心之宁静;入世之乐,在众之安乐。吾虽历风雨,然无悔矣。”

岁月如流,吾发渐白,力渐衰。然所行之事,积善成德,影响渐广。有后生闻吾事迹,立志效仿,吾甚喜之。

终一日,吾归山林。山依旧,水依然。坐于松下,忆往昔种种,感慨万千。人生如梦,有为方醒。山林为吾根,尘世为吾行。二者兼得,方为完整之人生。

此后,吾常邀友来此,共论世间之道,传吾所历所悟。愿后人能明吾志,继吾行,使世间多一分善,多一分美。

吾生将尽,回顾一生,无愧无悔。唯望后人能珍惜时光,心怀天下,莫负此生。

吾既归山林,闲居日久,心愈静而思愈深。每观山间朝暮之变,云霞之幻,皆觉自然之妙无穷。

忽一日,有一雅士来访,身着素袍,手持竹杖,风姿绰约。见吾于松下,揖而问曰:“闻公昔日济世之行,令人敬仰,然今归山林,可有所憾?”吾笑曰:“吾之所为,随心而已,既已尽力,何憾之有?”雅士曰:“公之胸怀,实非常人所能及。吾亦好山水,常思人生之真谛,愿与公探讨。”遂相与坐,论道谈玄。

雅士言:“世之纷扰,皆因人心之贪嗔痴。若能清心寡欲,自可超脱。”吾曰:“然也。吾入世之时,见众人营营逐利,忘却初心,是以欲以微薄之力,导之以正。虽成效有限,然能醒一人,亦是善缘。”雅士颔之,曰:“公之善举,如暗夜之明灯,虽微而不弱。”

言罢,雅士起而漫步,吟曰:“山川毓秀藏真意,风月无边蕴妙机。”吾应曰:“心若空灵尘不染,境如仙境梦常依。”二人相视大笑,皆感意气相投。

自此,雅士常来,与吾共赏山林之景,共论古今之事。或临溪赋诗,或登高望远,悠然自得。

时逢中秋,明月高悬。吾与雅士置酒松下,对饮赏月。雅士叹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乃天理循环,不可违也。”吾曰:“然虽有离合,真情不变。如月之光辉,虽有隐现,终照人间。”雅士举杯敬吾,曰:“公之豁达,令吾佩服。”

又过数载,吾体渐弱,疾病缠身。雅士忧之,寻医问药,不辞辛劳。吾感其情,曰:“生死有命,不必强求。吾一生经历丰富,足矣。”雅士曰:“公之精神,当永流传。”

一日,吾觉大限将至,唤雅士至榻前,执其手曰:“吾去后,望君继吾之志,关爱世间。山林乃心灵之所,世尘乃修行之场,不可偏废。”雅士泣曰:“公之嘱托,不敢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