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坐实撤校事实

师韵乡隅 南北有乔木 1161 字 2个月前

杨伟名长叹一声:“可那两孩子怎么办?到中心小学上学,就需要家长陪读,她们俩没这条件呀!”

刘主任听到杨伟民这么说,知道他听进去了,杨伟民的固执是出了名的,没想到他苦口婆心的劝慰居然还有点效果,他趁热打铁:

“孩子们的事总会有解决办法的,再过五年,哦不三年,三年时间准能让学生住上宿舍,吃上食堂。”刘主任手指着远处正在施工的地方:“那里正在给孩子们盖宿舍和食堂,以后孩子们上学就住学校,吃食堂,有生活老师统一管理,以后家长的负担就轻了。”

“这都是后话。”杨伟民无奈地说:“问题是现在在镇上上学,对于留守儿童,或者没有家人的陪同,他们就无法上学啊!”

陪读已成为一种风尚,也是一种无奈,要是没有人陪读,离家远的孩子没地方吃,没地方住,如果学校家里两头跑,早上上课迟到,晚上下课回家都凌晨了,还怎么学习。于是陪读就兴起了,有妈妈陪读的,有奶奶陪读的,当然也有爷爷陪读的。

主要原因是学校没有食堂,也没有宿舍,村里的孩子来镇上上学,大人陪着在镇上租个房子,给孩子做饭,周末才能回家一趟,有的甚至几周都不回家。

这几年来镇上上学的孩子越来越多,租房的价格逐年水涨船高,好多家里的房子空着,到了镇上却找不到房子,一家有好几个孩子的,只能挤在一间二十平米的房子里,住高低床。

有人戏说,镇上的人为了赚钱把家里的猪圈,厕所都改成房子租给了村里来上学的学生,当然这话并非实情,是家长的戏说,但这种说法透露出一个行情,在镇上租房子不便宜,有时候钱装在兜里也不见得能租到个像样的房子。

“这些问题都是暂时的。”刘主任接过话:“问题迟早会解决的。”

这时候杨伟民的手机响了,电话是沈瑜打来的,他赶紧接了起来,沈瑜在电话里说了,陈甜甜妈妈是怎么不顾一切地接走了孩子,而且还给学区打电话投诉了。

杨伟民挂完电话不再狡辩,也没有再提天河小学不能关门歇业的事,刘主任觉得是时候转换个轻松的话题了。

“杨老师,你和沈老师的调动问题,赵校长是怎么安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