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言语恳切,这不仅是礼貌性的客气话。尽管他现在已经达到了中医宗师的境界,但他清楚,这些成就皆因系统的帮助所致。除医术之外,他对整个医学领域知之甚少。作为一位救死扶伤的顶级良医,他毫不犹豫,必定会义无反顾地接受;然而,若要求他单独扛起重担,乃至成为医学界的支柱,这无疑是对他的巨大挑战,超出了他自认能处理的能力范畴。
更何况,一场史无前例的考验正在逼近。在此紧要关头,张帆这般年纪却占据如此瞩目、责任重大的位置,简直是自寻烦恼!
张帆有意让王老撤回他的提议,无奈的是,王老心中自有定数。面对张帆的婉拒,王老不仅没有改变初衷,反而微笑摇头,语重心长地回答道:
“张帆啊,老夫虽然年过八旬,人老心不衰。如果不是经过深思熟虑,你觉得我会随便在老人家面前提这样严肃的话题吗?无需太过自谦,就凭你的年纪、就凭你的才干,在当今天下,恐怕也找不出几个能与此相提并论的奇才了。”
“虽说我已纳你为徒,但实话实说,这情况从我收你之前就已明确——以你今日之才华,我能教你的已经不多。”
“如果不是顾虑到你的年纪太轻,生怕你成为靶子……我恐怕还不够资格收你为徒弟,而是应该向我的师父引荐,把你认作我的师弟!”
这番话从王老口中吐出,令张帆苦笑不已,竟无言以对。
确实如此,当初王老决定收他为徒时,便已将一切原委告知张帆。 甚至有些不便明说的心声,只能心照不宣。 王老之所以收张帆为徒,主要担忧他孑然一身,虽然拥有骇人的实力,却毫无根基,容易被人暗算。 因此,王老收徒之举实则是一种保护。
面对王老的直言,张帆也无法反驳。
然而,王秘书长与老先生对此一无所知。 在他们的认知中,王老只是形式上收张帆为记名徒弟,因事务繁忙,尚未举行拜师宴正式确立师徒关系。 却未曾预料到,王老会对他们直言如此一番令人吃惊的话。 张帆不仅天资卓绝,就连如王老这般在业内泰斗级的大师,几乎也找不到什么可以教授给张帆了。 普天下再也难寻能与张帆相媲美的天才……
老先生与王秘书更为震撼的是,王老竟然严肃认真地表示,收张帆为徒,于他而言都是强人所难。 更甚者,他应向自己恩师推荐,收张帆为徒,称张帆应与其并列师兄或师弟的关系。 天啊,这话也未免太过了!
老先生与王秘书心中不免疑惑:王老的师父究竟是何许人也? 对外人而言,这个信息可能不为人知。 毕竟,王老本人已经年逾八旬,近九十年岁,他的师父则早已离世多年。
然而,老先生作为一位大领导,及其身边的首席秘书——王秘书,对王老师承何人了然于胸,且深知其师乃何等惊世骇俗之人。
早在数十年前、大清尚未倾覆之际,王老的师父即是一代中医国手,被尊为杏林翘楚。 不仅位列北京四大家医之首,更是清朝皇室的头号御医,曾为那几位权力至高无上的女主人及清朝 ** 治疗诊脉。
传说,在那时,他便是中医界的大宗师,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虽然清朝的崩溃带来了乱世动荡,但他仍以妙手回春之能,救活了无数百姓,其一生经历颇为传奇,堪称一代良医,万世之佛。
而王老,则是这位医道宗师唯一传承的真谛 ** 。 尽管这位医道宗师身怀绝技,但奇怪的是,他的传人仅有王老一人! 一般说来,达到这种成就的人物理应广纳贤徒,培养众多得意门生。 然而,这位医家巨擘却与众不同,不仅仅有王老一位嫡传子弟,连记名 ** 也从未有过。
王老也曾好奇询问过恩师为何如此安排,但师父则淡淡笑言……
说这个医生并不比其他的职业逊色,但如果技能不熟练,不但救不了人,反而可能会危及人的生命。因此,他对挑选**的要求非常高。
若非具备了大师的潜质,根本无法引起他的关注,也不足以被称为他的**。如果有某人展现出了大师级别的才华,即便是他已逝世,王老也能够代他为师,收下这样的学徒,传承一生所学。事实上,这个大师确实有着不凡的慧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