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为国为民

他们讨论了相当长时间,直到日落西山才因为担心老人的身体状况结束会议。

没有人能确切了解他们最终做出了怎样的决议,只知当张帆和王老治疗完毕后,怀抱睡着的小暖暖离开时,两人表情各异:张帆神情困惑,眼中尽是迷茫;王老则满面红润,表现出异常的振奋之情,仿佛解决了一桩大事般,精神焕发得好似年轻了几岁。

随着张帆离开的脚步声和关闭房门的声音,“啪”地一声响起,

老人的房间再次恢复静谧。他的面色略显疲惫,依靠着王秘书的帮助缓缓躺下,并轻柔地按摩头部,沉默不语。

见到这一幕,

深谙老人脾性的王秘书自然明白老人正在回顾和反思之前的对话,因此他选择安静等待,不轻易打扰。

“真有趣,谁能想到,我只是生病住院竟会发生这么重大的事情呢!”

老人说话时语气中透着几分倦意,显然这次的交谈消耗了他的不少体力。

即便如此,老人的眼神中仍闪烁着一丝期待。“这个张帆,确实不凡!”

……

老人眼中流露出难以捉摸的表情。

他对与张帆有限的交往印象不错,

不仅认可他的品行举止和专业才能,

有时甚至连见多识广如他,

都感到难以完全洞察张帆的真实面貌。

世间固然有不少人才辈出,

但张帆这样的天才却是凤毛麟角。

即使是一生阅人无数的老人也不例外。

老人本来对张帆就颇感兴趣和好印象,

现在经过今日一见,

特别是王老提到关于张帆的一些事情后,

让这种兴趣变得更加浓厚。

“小王啊,你在身边服侍我这么久,你觉得这次发生的事怎么样?对于张帆这个年轻人有何看法?”

转过身来的老人带着一丝好奇询问起站在一边静默的王秘书。

鉴于跟随老人多年的经验,王秘书深知“当事人糊涂旁观者清晰”的道理,因此对如何回答显得十分谨慎。

有时候,老人家遇到了思考难题,也会寻求王秘书的意见。换个视角总是能带来更多启发,比起一个人冥思苦想,多听取不同的意见总要更有效。

当老人家问道,“你如何评价今天的事件?又怎么看张帆这个人?”时,王秘书微加思索,随后庄重地回答道:

“关于王老,他在医学界的声誉无须赘述,智慧同样为人称颂!他今天特意严肃地提到这事,表明他已经深思熟虑。除非他真心看好张帆,并做了充分的考虑,否则不会如此正式地向您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