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里的人听到动静立刻迎出来,嘈嘈杂杂:“珍娘!我们正讨论你与梁郎什么时候回呢!猜是在午食前,果然想得不差!”
李珍娘一身御寒的披风随着疾走下摆翻飞,风风火火的脾气与李阿娘很像。她伸出手去搀李阿娘的双手,朝着也要出来的阿翁阿奶喊:“阿翁阿奶,你们未穿厚衣,别出来,阿嫂也别抱团郎出来了,待我们放下东西就进去,别冷着你们!”
小主,
李珍娘的郎君罗梁成挑着两个担子,担子上盖着粗布,来时不好叫路人看得一清二楚。罗梁成老实地笑着:“阿翁阿奶,等我们片刻!岳娘!我与珍娘带了些东西过来,放进灶房做吃食时用!”
李阿娘牵着李珍娘跟去灶房,嗔笑一声:“回家还带什么东西,下次不要带吃的!家里不缺!”
李珍娘不在意的摆手:“不是值钱的东西,回来四五日,我俩总不好什么都不拿光吃娘家粮了吧!”
李二郎与李锦娘跟着出来听到阿姐这么说也毫不在意,嘴甜地让李珍娘和姐夫想吃多少吃多少,抬眼瞧见罗梁成从筐里拿出几根裹满泥巴的东西。李二郎拿起来瞧:“姐夫,这可是莲藕?”
罗梁成得意地笑起来,拿出来都摆在灶台上:“上个月我们去主家的京城亲戚家收藕,做完活后主家赏了几斤与我,前些天我们才回来,便带一点来与岳娘你们尝尝。”
李阿娘瞧见莲藕,吃了一惊,冬天里别说新鲜蔬菜了,就是脱水晒干的蔬菜都很珍贵,这几根裹满泥巴的莲藕,现在可是南方的当季蔬菜,到了北边,就是富人家才买的昂贵菜。
“梁郎,这藕你还是拿回去吧!采摘本就不易,亲家怎不留来添置年夜菜,送来我这我也不会做呀!”
罗梁成执意留下:“我阿娘已留下一大半,这一点就是她让我拿来与你们一同尝鲜的,岳娘您就不要拒绝了!”
李阿娘不好再拂人好意,笑着收下莲藕:“明日我去打听打听,这藕如何做着好吃!”
李珍娘把其他东西拿出来,说:“阿娘,留着吧,等三郎四郎放假回来再做给他,还有阿爹与大兄呢。”
李阿娘悄悄看一眼帮着整理的李二郎,慢慢应和:“哎!”
李二郎摸摸涂满淤泥的莲藕,看得出罗梁成他很仔细保存莲藕,一节藕段上都长出一撮小小的尖尖。他举着藕段,指着那一节尖芽问:“阿娘,能给我这根长芽的莲藕吗?”
李珍娘笑道:“莫不是二郎你想种藕?我们这哪能有水塘种藕啊!不过倒是可以找个缸试一试,我瞧见郎君的主家就种着一缸莲呢!”
李二郎也不辩驳,只继续问:“那我便是问了,阿姐姐夫,我想要这藕!”
“你若是要,我与你便是,客气什么。”李珍娘笑着骂,她与李二郎年纪相差不大,出嫁前两人是相伴相玩得最久的姐弟,关系非常好,说着话都忍不住透露着亲昵:“反正我与郎君没意见,你问问阿娘,这藕也是一叠菜呢,做菜的是阿娘,你问她答不答应吧!”
李珍娘看一眼就知道李二郎跟阿娘闹矛盾了,他对阿娘的态度很不一样,两人的气氛有些僵硬,她一时半会还摸不清是什么矛盾,于是故意拉话给这两人。
李阿娘想了一会儿,支吾地点头,让李二郎自己拿走。
“多谢阿娘。”李二郎欣喜地拿起藕芽,罗梁成带来的东西也已经放好,于是李阿娘招呼着大家进屋聊天。
李珍娘嫁去的村子距离娘家有些距离,坐驴车来回就要花费两三天,所以一年里她回娘家的次数并不多。因为那个位置靠南,雨水比上李村多,周围的环境自然比上李村优美,大部分村民都把手里的田卖出去了,罗梁成家里也一样,卖了地一部分地,如今是给地主绅贵干活。
罗梁成他们平时就是给主家种地,因为主家有一个亲戚在京城种莲藕,秋收完之后他们就要去收藕。他是家里的老大,娶李珍娘时用的就是卖地的钱,卖掉自己的几十亩地后才凑够聘礼钱,现在家里只留下三十亩地,主要种粟米来纳粮税。
罗梁成有一个与李二郎一个年纪的弟弟,今年刚入账领地,暂时缓解了家里的田地困顿。
这样周转其实没什么,他们一家主要靠给地主乡绅做工为生,按时缴纳粮税即可。四年后罗家三郎入账,到时留下家里比较肥沃的田地,剩下的都卖掉,凑罗家二郎三郎的聘礼钱。
李珍娘跟着公爹和罗梁成去种藕收藕,几十亩水塘,三五月种藕,十月收藕,忙碌起来费人费劲,家里的田都是交给婆母与弟弟们管,所以她根本没空回娘家。
午食徐晴与李阿娘下了功夫,煮了许多李珍娘以前爱吃的菜。
莲藕放进地窖里储存,等家人都回来了再一起品尝。